【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金雁:俄羅斯超國家夢想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10:21:38 |
1922年蘇聯成立的時候,就名稱問題曾有過一番爭議。有人提議,目前其他地區的革命尚且遙遠,而歐洲革命指日可待,因此可以“歐洲社會主義聯邦”為名,簡稱“歐聯”。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詰問到,那是否意味著以後亞洲社會主義國家便不能加入“歐聯”?最後大家覺得以“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命名更妥當,這樣凡是蘇維埃國體形式的國家都可以參加進來。蘇聯在成立宣言中強調說:這種國體形式“保證現有的或將來產生的一切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都可以加入聯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成立宣言》,見《蘇聯民族問題文獻選編》社科出版社1987年,73頁。) 1919年共產國際成立前夕,托洛茨基在《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文中說:“從前教會常說:光來自東方,其實在我們的時代,革命已在東方開始了。”接下來他寫道:不再是在歐洲徘徊的共產主義幽靈,而現在在歐洲大陸上昂首闊步的是有血有肉的共產主義了。歐洲不能不看到拯救歐洲的只有全大陸的蘇維埃共和國聯邦,一旦德國加入這個聯邦,蘇維埃意大利和蘇維埃法國也都會加入,只不過是早一個月遲一個月罷了。(多伊徹:《武裝的先知》,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494頁。)亞洲的蘇維埃國家也會進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將來我們的蘇維埃聯邦會無比壯大。如果暫時還達不到“大蘇維埃聯邦”的設想,那麼就掌控這些民族的領土,培養維護蘇維埃俄國利益的勢力也極為重要。 1920年列寧向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宣告:“我們將手挽手地同德國蘇維埃政府一起前進,這已為時不遠了。”正因為如此,紅軍把波蘭人趕出烏克蘭後,列寧主張打波蘭,以便穿過波蘭去幫助德國。當時的口號是:只有蘇維埃華沙紅旗飄,我們才罷休。 蘇波戰爭是為建立世界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一次大規模打出國界的軍事行動,當時認為波蘭是俄國通向歐洲、社會主義革命通向世界的必經之路,打下了華沙,德國革命就為期不遠了,整個西歐的革命便指日可待。俄共對其所屬的波蘭支部是這樣教導的,“沒有俄國的自由,就沒有波蘭的自由”,紅軍的對波戰爭是“正義之師”的“解放行動”。1920年托洛茨基以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下達了“把白色波蘭變成廢墟”、“英雄們,向華沙前進!”“向西進軍!”(Маршна Варшаву назапад)的動員令,並撥款10億盧布組建“紅軍波蘭第一集團軍”和波蘭臨時革命委員會,準備隨紅軍接收波蘭政府。 在部隊動員的時候,列寧、托洛茨基反覆向部隊強調,我們是解放者和拯救者,是去幫助波蘭工人階級擺脫奴役,而波蘭政府的進攻是違反本國工人階級意志的,紅軍的到來將會受到波蘭民眾的歡迎,我們將在白色波蘭的屍體上,和自由獨立的波蘭工農會師。列寧說:“要譴責保衛祖國的思想”,號召波蘭工人“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利益而犧牲民族利益”。 和中國在抗戰時提出的民族利益高於階級利益相反,第三國際從來認為工人階級不應該對保衛資產階級的祖國感興趣,所以不給本國政府以任何支持,而要把社會主義事業放在一切利益之上。但實際上蘇俄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口實下,維護的是大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列寧坦陳:沒有料到波蘭這一在俄羅斯傳統上“附屬小國”骨頭那麼難啃。他說:“為了結束戰爭,必須給那個竟還敢於玩弄戰火的最後一個鄰國永遠不能忘記的教訓,我們應該好好地教訓他們一頓,讓他們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永遠不再玩火”。(《列寧全集》第2版) 1920年2月17日,共產國際執委會要求全世界工人譴責波蘭對紅軍的反擊。蘇維埃俄國的入侵就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表現,就是捍衛革命的勝利果實,而波蘭的自衛就是國際帝國主義支持的地主階級的強盜行徑,就是對蘇維埃的武裝干涉。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1918年11月11日重新獲得獨立的波蘭人絲毫不認同蘇俄的“大蘇維埃”構想,他們以愛國主義概念團結一致。社會黨領袖畢蘇斯基說:不管紅軍打著什麼旗號,不管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如何叫囂“世界革命”,只要進入波蘭領土的軍隊對波蘭人來說就是入侵者,應堅決予以痛擊。波蘭各界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在畢蘇斯基元帥的領導下迎頭痛擊越界大舉進犯的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的第七集團軍,使蘇俄紅軍終於兵敗華沙。 對此,布爾什維克總結說,歐洲工人的保守性是政治外表下的假象,在外表下面潛伏著無產階級的全部革命本能,而所需要突破的是這層薄薄的外殼,使它釋放出反對資本主義的潛能以及表達出與俄國工人階級站在一起的意願。這些都反映出早期布爾什維克在心理上沒有能力承受自己在世界上的孤立,也反映出俄羅斯人追求建立以俄羅斯民族為中心的超國家的本能的釋放,只不過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意識形態重新包裝了一下,而“蘇俄中心論”和“俄國利益化”的本質並沒有任何改變。 後來的共產黨情報局、社會主義陣營的華約組織、經互會組織也是以老大哥蘇聯為軸心,將蘇聯的模式強加於兄弟國家。蘇聯自恃“老子黨”發號施令,從來都是把蘇聯與“陣營”內部的國家看作是“主導和附庸”的關係,處處以國際組織的名義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粗暴干涉和無理制裁稍微表現出“自主傾向”的力量,扶植親莫斯科的派別,在霸權主義的“有限主權論”主導下,出兵匈牙利,出兵捷克,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也為蘇東劇變埋下了伏筆。 第三羅馬、第三國際都是這種以俄羅斯為核心的“超國家”思想的體現,但事實證明它是不成功的,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是建立在一個軸心國的強制的基礎上的。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