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榮劍:中國的“邊緣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3-04-24 10:37:51  


 
  新的“邊緣革命”和中國社會轉型

  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原來由邊緣力量推動的民間改革,轉化為體制內的改革運動。由個體經濟、私營經濟、鄉鎮企業和各種合資企業所組成的民營經濟,在規模上已占據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市場經濟的趨勢不可逆轉。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當“邊緣革命”被體制完全消融之後,是不是意味著改革的動力就開始衰竭了?

  按科斯和王寧判斷,至少在上世紀90年代,由民間和地方力量推動的改革仍然存在。他們沒有論述到的是,從1990年代以來,邊緣力量的改革在經濟領域中的影響越來越小,主導1980年代改革的四大邊緣力量基本被體制消化,而能夠促進改革的新的邊緣力量尚未在市場化體制中找到位置。與1980年代改革不同的是,1990年代的改革完全是自上而下的。以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為起點,執政黨全力推進市場化進程,全面落實1980年代民間改革的基本訴求。可以說,1990年代的改革既是1980年代改革的繼續,也是對它的終結。

  1990年代以來由政府主導的改革至少取得兩個重大進展:一是確立市場經濟的合法地位,二是參加世貿組織。這兩個重大成果,是1980年代邊緣革命合乎邏輯的產物。沒有1980年代私營經濟的巨大活力和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決不可能有1990年代市場經濟的突破和對外開放的態勢。所謂改革“紅利”,實際上是由1980年代的邊緣力量創造的,最大的受益者並不是民營經濟——它們雖然也取得了巨大增長——而是執政黨和國有經濟體系。後者在中國的市場化轉型中盡享改革帶來的好處,依靠市場經濟創造的績效和巨大財力,得以避免正當性危機的蔓延和國企效率低下的種種困境,進一步鞏固了在現有經濟制度中的支配地位。

  科斯和王寧在他們的書中所描述的“二元經濟的故事”,即“發展停滯的國營經濟和飛速增長的私營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近20年中已被經濟繁榮的表象掩蓋。私營經濟在發展,國營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國退民進趨勢被終止,國進民退又卷土重來。市場准入遭遇多重限制,重要資源均被國有企業壟斷。民營企業舉步維艱,再次被邊緣化。

  1990年代以來改革遲緩的原因何在?很顯然,政府主導的改革難以真正實施以自身為對象的改革,同時,來自邊緣力量的創新不能進一步得到體制的支持,不能轉化為一種新的制度安排。這種狀況隨著國家權力和財力的日益強大,更加難以改變。在改革名義下發生的國進民退,極大地限制了民間改革力量的生長。1980年代中國的邊緣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所面對的是幾近破產的國有經濟,邊緣力量的生長在體制外擁有足夠多的縫隙和空間;而到了1990年代,尤其是最近10年,國有經濟的繁榮和強大,已足以封閉一切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之路。

  在此格局下,中國新的邊緣革命還有可能嗎?如果沒有新的邊緣力量的生長和壯大,中國新的改革動力又在哪裡?如果沒有新的改革,中國的社會轉型又怎麼可能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