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毒生姜”何以能“特供”中國人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2:23:28  


濰坊市峽山區王家莊,田地裡隨處可見劇毒農藥神農丹包裝袋
  中評社北京5月7日訊/近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濰坊峽山區農民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生姜。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據悉,濰坊當地出產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內銷姜兩種。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

“毒生姜”何以能“特供”中國人

   2013-05-06 07:09 新京報社論

  “神農丹姜”固然生長於“人人相害”的倫理土壤中,但是,其成為國人的“特供”食品,更離不開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寬鬆和懈怠。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濰坊峽山區農民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生姜。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據悉,濰坊當地出產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內銷姜兩種。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

  此前媒體曾經報道過“硫磺姜”、“六六粉姜”,“神農丹姜”是“涉毒”姜家族中的新成員。而這個新聞令人吃驚之處除了涉毒花樣翻新,還有就是,涉毒姜和無毒姜生產供應的內外有別。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濰坊菜農按照國內外不同的監管水準,而啟動“有毒生產模式”或“無毒生產模式”。當地菜農顯然知道,出口日韓等國的蔬菜沒法蒙混過關,所以,種植外銷大姜、大蒜、大葱等等都不敢逾越雷池。

  然而,內銷姜的農藥殘留檢測,則形同虛設。報道稱,只要找幾斤合格的姜去檢驗,就可以拿到農藥殘留合格的檢測報告。而當地農民對神農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過這種劇毒農藥的姜,他們自己根本不吃。

  濰坊的農民並非不能生產安全可靠的生姜,種植“神農丹姜”也不是因為無知與蒙昧。“神農丹姜”固然生長於“人人相害”的倫理土壤中,但是,其成為國人的“特供”食品,更離不開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寬鬆和懈怠。

  儘管,目前尚無權威的檢測報告表明,“神農丹姜”藥殘是否超標,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但是,這也恰恰顯示了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無能”。當地用神農丹種植生姜,不是一年半年的事情了。然而,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沒有領先媒體發現問題。從產地到銷地一道又一道監管程序,那麼多地方的政府部門,竟然阻擋不住“神農丹姜”,真是個笑話。

  現在山東方面正在收繳“神農丹”農藥,銷毀有毒的大姜、大葱等農作物。這些工作固然必要,但當地更需反思的是,最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監控何以出現了空白;最需要整頓的是,基層食品監管職能缺位,監管機制形同虛設、漏洞百出。而最近曝光的狐狸肉、老鼠肉冒充羊肉,以及此前曝光的諸多食品安全事件,也充分暴露了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的乏力。

  同時,也應該看到,“神農丹姜”並非特例。國內食品生產者採取國內、國外雙重標準,有其普遍性。外銷和內銷食品安全質量的巨大差異,不僅僅在生姜、蔬菜、水果,甚至也在乳製品等其他食品領域存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副局長楊剛就曾表示,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國內的乳制產品86%都是合格的,出口產品98%都是合格的。

  國人享受有毒食品、不安全食品的“特供”,無疑是一項悲哀的現實。一方面,希望山東方面珍視“中國菜籃子”的聲譽,不要頭痛醫頭,而是從根本上加強和改進藥殘檢測等制度;另一方面,國家層面在加強立法、鼓勵媒體監督之外,也要加強一線的監管力度,推進食品檢測信息的公開透明。如此,方能早日讓國人告別食品安全的焦灼。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