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3-06-02 08:25:31  


 
  近幾年總體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我們預計,由於中國向國內需求拉動的增長模式轉變,這一過程將會延續。因而核心挑戰在於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傾向。

  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各項措施包括在中共十八大期間重點強調的“收入倍增”改革、所得稅改革,以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完善政府和社會轉移機制,縮小二次財富分配過程中的收入不均。

  收入倍增改革。中共十八大期間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若要取得成功要關注幾個關鍵因素。一是關注實際收入的重要性,因為名義收入倍增可能導致實際收益下降。第二,個人收入占GDP的相對比例比其在轉型過程中的絕對值更重要。最後,收入倍增改革應屬於系統性改革,需要有效運行多項相關改革。

  所得稅改革。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一次財富分配;個人所得稅改革可能會包括降低稅率、調整稅基及推出或擴大扣減力度。

  完善政府和社會轉移。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二次財富分配;目前中國的社會轉移水平偏低,其中絕大部分為社保支出。中國應增加此類轉移支付,下調貧困線,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

  另外可能也會實施專門針對消費領域的部分政策,潛在方案可能以農村地區為導向,包括在農村地區支持購買農業機械設備/互聯網/移動設備或個別種類的商品,如節能家電。此外覆蓋面較廣的多項旨在強化養老金和保險體系狀況、完善社會轉移、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政策也將提振國內消費需求。這些政策將對刺激零售銷售欠佳的狀況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第一季度零售銷售依然低迷。

  對零售市場的預期是,由於經濟復甦及出台多項支持政策,儘管政府出台反對鋪張浪費的政策將對支出(特別是宴請和禮品採購)產生負面影響,但今年的可自由支配消費將會明顯回升。2012年宏觀經濟前景急劇下滑後逐步好轉,不確定性相對減弱,這將刺激中國可自由支配支出的總量。預計今年零售銷售將同比上升18.5%,超過同比上升14.5%的政府目標。

  中國將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但同時改革迫在眉睫

  文章分析,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在經濟增長方面的基調已經發生轉變。增長質量(而非最初的增長數量)越來越受到重視。長期計劃是減少經濟增長的外部不利因素,減少浪費和無效性,而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是促進綠色增長,打擊腐敗,消除過多的過剩產能等。但是由於對地方政府的評定依然主要依靠其GDP增長數據,這些目標在中短期內可能不具備可行性。

  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將實現快速增長,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領導下,中國將進入又一個黃金十年。在即將到來的十年期間,城市化措施及容納新城市居民所需的基建和住房投資將有利於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黃金十年也是改革的黃金十年;在快速增長時期更易推進並實施各項改革。此後中國能否繼續保持其快速增長態勢取決於中國能否成功實施多項關鍵的結構性改革,以及通過提高消費傾向、個人可支配收入及促進消費信貸向國內消費拉動的增長模式轉變。城市化進程也將在增加國內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原因是城市和農村的個人支出存在巨大差距。

  未來五年,預計會實施四大類重大改革:財政稅收改革、金融改革、人口和收入改革、環境相關改革。

  財政稅收改革

  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難題有關,這關係到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及支出。中國地方政府的支出占比很高,以往有近半數的稅收收入由地方政府收取,由此形成了收入不對等的歷史問題;這種差距意味著地方政府必須利用其他資金來源彌補這一缺口,而這樣的資金來源往往不具備可持續性。需要進行多項財政改革解決此類問題。另外還需要多項稅收改革措施來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以及減輕中國的稅務負擔。

  解決地方政府的融資問題。由於稅收收入和支出不對等,地方政府不得不利用非稅收收入的融資來源,而這經常導致過度依賴不可持續的融資來源(如土地出讓)。我們建議將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作為解決融資需求的手段;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必將對城市投資債券進行清理,建立技術基礎設施,鼓勵地方政府對所發行的債券負責,以及向公眾提供支出計劃的準確信息。

  重新調整政府支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支出存在的明顯不對等目前並未體現各自取得的財政收入。重新調整某些支出(如公共安全、教育和環保)將有助於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

  房產稅改革。始終不變的一項政策“直指”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房產稅改革將導致擁有房產的成本上升,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減少閑置土地資源量,以及降低收入不均差距。我們預計房產稅將介於每年0.5%-2%之間且會逐步上升,房地產針對未來新購住房(而非過去所購房產)徵收,豁免及費率變化視各種情況而定。

  下調稅率。這包括減輕稅務負擔的其他措施,如增值稅改革、旨在幫助中小企業或新興行業(如高科技、高端機械設備、新能源)的各種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及持續的所得稅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