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積敏:如何理解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6-08 09:07:39  


 
  一是超越歷史宿命魔咒,樹立和諧相處典範。從歷史上看,傳統大國崛起模式意味著戰爭。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關係永遠是緊張的、猜忌的,“大國政治的悲劇”困擾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如果沉溺於歷史經驗,人類將陷入循環怪圈而無法前行。就如奧巴馬總統2009年在開羅大學的演講中指出的,“如果選擇被過去束縛,我們將永遠無法向前邁進。”有幸的是,中美兩國領導人拒絕做歷史的重複者,而願意成為歷史的創造人。

  2011年初,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訪美期間表示,中美兩國應該探索並建立一種“前無古人,但後啟來者”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奧巴馬總統也表示,“美中兩國可以向世界證明,美中關係的未來不會重蹈覆轍。”除了領導人的戰略遠見之外,殘酷的事實也迫使人類不得不對於傳統“權力轉移”模式進行深入思考。當今世界,戰爭不僅無法成為獲益工具,甚至已經淪為自我毀滅的利器。

  二是超越零和博弈思維,探求互利共贏之路。“你贏我輸”的零和博弈思維曾是傳統權力轉移的不二法則。然而,在高度相互依賴的國際環境中,只有讓別人生活得更好,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好。尋求零和博弈式的完全收益不僅難以達成目的,反而會禍及自身;

  三是超越意識形態分歧,拓展共有知識領域。意識形態的形成具有歷史性,是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意識形態也具有國別性,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範式。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傳統思維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相反,拓展國家間的共有知識卻有助於消除誤會,化解矛盾,實現最大化國家利益;

  四是超越發展道路異見,謀劃人類進步前景。道路選擇主要依據的是本國國情與歷史元素。各國發展道路因國情不同、歷史各樣、發展階段相異、文化傳統有別而具有特殊性。“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國家間關係理應摒棄發展道路爭議,從各自國家的國情與人類共同進步的角度來謀劃與應對。

  “美國夢”和“中國夢”可共同鑄就“世界夢”  利益是國家間關係的黏合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有利於中美兩國及兩國人民的利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穩步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是中國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人實現自我夢想的重要保障。

  事實上,鍛造當下“美國夢”也需要構建一個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最重要大國,然而近些年國際環境的複雜性也展現出美國在全球治理、經濟發展、維護國際安全方面的能力有限性。正如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2012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的:“一個興旺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興旺的美國也對中國有利。”美國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在2012年發布的一份題為《展望2030:後西方世界中的美國戰略》(Envisioning 2030: US Strategy for a Post-Western World)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在包括多邊機構、全球金融體系、核未來、網絡安全、外太空、氣候變化、全球資源緊缺和亞洲安全等廣泛的國際事務中,美中關係都將成為成敗的關鍵。”可見,美國國內對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具有廣泛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