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克強為什麼按兵不動

http://www.CRNTT.com   2013-06-20 08:47:31  


 
  東亞的經驗表明,產業的升級、企業的轉型多為應對外部衝擊和內部壓力的必然回應。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工資上漲,特別是2008年的外部衝擊發生以來,以出口導向戰略為主的中國沿海地區的壓力已經最大,加之國內經濟的放緩,那裡的加工製造業向內陸省份的轉移必然加快了,而沿海發達地區更是要尋求以更大的開放政策和更市場化的改革來推動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產業升級。這就是為什麼在深圳前海特區方案之後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設計方案能很快獲批的原因。

  如果這樣的解釋順理成章,那麼又有什麼理由認為李克強對經濟增長放緩的這一忍耐沒有限度呢?過去我們一直用自行車的平衡原理作比喻說,中國政府是不能容忍經濟增長低於8%的,因為較快的經濟增長有助於緩解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相反,低速的經濟增長將帶來更多的問題,引發社會不穩。而今天的經濟增長率已經持續在8%之下運行而李克強還能按兵不動,一個解釋當然是,與10年前相比,在總量上,今天中國的就業壓力已經大大緩解。這可以從最低工資普遍上漲的事實中得到佐證。如果中國今天面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那種失業衝擊和就業壓力的話,現在經濟的持續放緩就會讓政府十分被動。而且真是那樣的話,想必李克強總理早已出手挽回局面了。

  很容易理解,工資的上漲趨勢和就業壓力的變小是中國經濟中那些長期結構因素隨經濟發展而變化的結果。在當前面對外部衝擊和內部壓力的節骨眼上,出現工資上漲和就業壓力的緩解這一趨勢對打造李克強總理的所謂中國經濟升級版其實相當有利,這該是幸運。如果真能穩住了這個局面,並能積極布局和推進中長期的全面改革方案,那麼,我們就應該對中國經濟未來巨大增長潛力的實現保持樂觀,就像中國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說的那樣,“中國完全能夠在不斷戰勝困難和挑戰中繼續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