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陶短房:埃及政變的國際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3-07-09 10:37:52  


7月2日,埃及總統穆爾西的反對者在開羅總統府前舉行集會。埃及總統穆爾西2日深夜發表全國電視講話,稱“憲法賦予的合法性”不可替代,他願意用生命捍衛總統的合法地位。新華社發(維薩姆·納賽爾攝)
  中評社北京7月9日訊/當地時間7月3日夜,埃及國防部長阿蔔杜勒.法塔赫.西西宣布暫停憲法,終止總統穆爾西職權,以剛就職兩天的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曼蘇爾就任代總統,並啟動早先宣布的“政改路線圖”,將在未來9-12個月內完成組建跨黨派聯合政府、成立委員會修憲、制定新的議會選舉法草案、組織新選舉等一系列恢復正常政治秩序的動作。

  儘管穆爾西垮台前辭職、垮台後又自動複職的外長阿魯姆在7月4日和美國國務卿克里通電話時再三強調“這不是政變”,但事實上這就是一次政變。這次政變推翻了去年6月30日通過普選上台的穆斯林兄弟會政權,令埃及繼2011年2月11日“尼羅河革命”、結束穆巴拉克軍人政治後,政局再為之一變。

  那麼,埃及政變在國際間,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作為“阿拉伯之春”的樣板,埃及一直被樹為在阿拉伯世界實現“普世價值”,推動民主和自由的標杆,去年6月30日穆爾西就職時,美國駐埃及大使安妮.帕特森(Anne Patterson)曾在演講中動情歡呼“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唯一通過選舉實現民主的國家”。然而對穆爾西政權,美國的態度一直是兩重的,一方面,穆爾西的原教旨色彩,和某些活動(如和伊朗打交道)令其不快和尷尬,另一方面,兄弟會是民選上台,埃及則是美國推動“阿拉伯之春”的“標誌性建築”,美方又不便拆台。

  此次政變發生前夕,美國的態度同樣是充滿矛盾的,一方面,奧巴馬當地政治姿態隨著形勢變幻,從最初的“呼籲所有各方保持克制”,變為政變前一日的敦促穆爾西“正視示威者要求”;另一方面,他又強調“警惕政治危機不斷惡化”,聲稱“不站在埃及任何一派一邊”。政變爆發後,美國官方保持低調,既默認政變當局的權威,又對民選政府的被推翻表示不滿。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態度也大同小異,即承認“穆爾西和兄弟會有取咎之道”,但批評軍事政變是“不良先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