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渴求 “大治理”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09:20:10  


 
  實際上,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過熱正採取多種手段調控。看最新的一系列政策動向,在未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將更多注重提質增效、注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中國經濟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提升、注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引領作用的建設以及經濟競爭力的增強。與此同時,中國還將加強海外經濟利益的合理布局,提高中國在全球配置經濟資源(投資、貿易、金融、貨幣等)的能力,強化經濟力量向政治、安全和戰略方向的轉化能力,並提升中國的國際經濟援助的水平。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的決策者會繼續努力使年經濟增速保持在7%以上。中國為此可能會繼續採取措施深化金融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以實現這一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速。

  文章指出,中國需要“大治理”。

  首先,經濟發展需要大治理。以資源、勞動力大量投放和出口主導為特征的傳統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亟須轉變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內需為主的軌道上來。中國經濟能不能順利轉型,硬實力的基礎能不能進一步夯實,既關係到軟實力的發展能不能有足夠的物質支持力度,也是對中國模式的優化、完善和發展,這事關中國軟實力的未來。

  其次,社會矛盾需要大治理。回顧東亞和拉美一些發展中國家走過的歷程,人均收入停留在5000至1萬美元時很容易出現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導致經濟停滯的所謂“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中國人均收入約5000美元,恰好處在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進入了社會矛盾多發期。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員流動規模的擴大、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以及社會群體利益的分化,各種影響和諧與穩定的不安全因素逐漸累積,一有機會就會宣洩和爆發出來。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環境惡化、社會不公正、腐敗奢靡之風等問題的存在,既破壞了社會和諧,也是中國最容易遭受西方主流媒體攻擊的“軟肋”。

  文章最後說,大治理思維,需要有犧牲和放棄的精神。而這種犧牲和放棄,將贏得一個國家的良性和健康發展,因而是值得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