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馮氏喜劇片的沒落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11:43:51  


 
  寫的是平民,用的是知識分子調調——這樣的矛盾,馮小剛也知道,只有葛優能並行無礙:“台詞看起來很口語,其實有書面語,有成語,只有葛優能沒有痕跡地說出來。他最拿手的就是一本正經地去演一件不著調的事、一個不著四六的人,而且讓觀眾覺得態度很誠懇。”

  按道理,以葛優如今的地位,被尊稱一聲“葛爺”那是綽綽有餘。但觀眾一見葛優,立刻咧開嘴,親親熱熱喊一聲“葛大爺”。這多出來的一個“大”字,絕非不敬、揶揄。葛大爺的魅力,在戲內,真可謂文武昆亂不擋,馮小剛、陳凱歌、姜文、張藝謀,風格毫不相幹的幾位大導都視之為愛將;在戲外,更是出了名的心平氣和、通情達理。觀眾眼裡的葛優,正像馮小剛第一次見到的葛優:“也不是不熱情,但顯得很謹慎,你笑他不笑,一副莫衷一是的樣子。”——問題是,他不笑,可是你一看到他出場,你就想笑。

  遇上這麼一位奇人,馮小剛的鐵三角才算徹底焊上了。

  平民立場尚存否?

  馮小剛曾說:“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跟觀眾有仇的,敢花錢買票進來一定讓你帶走不痛快;另一種是跟觀眾親的,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言辭間自信滿滿。

  實際上,除了語言風格,馮氏喜劇最得人心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平民立場。在那個電影還不怎麼主動滿足老百姓娛樂口味的年代,馮氏市民喜劇適時出現,兩者一拍即合。一直以來,馮氏電影最大的底氣來自於票房,換言之,人民。

  馮小剛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最反感“精英主義”:“聽到這兩個字我就覺得惡心,完全是納粹主義的翻版。我也很反感那些公然聲稱自己是服務所謂‘高端人群’的媒體,把勢利眼當目光,還以為自己站在社會的前沿了。誰要是覺得自己的精神比別人高貴,我就送他倆字:可笑。”還引用王朔的話來加大抨擊力度:“中國人本來就窮,身上的虱子還分三六九等。”

  取消階層文化差異,這曾為他贏得不少民心。

  在2008年初《集結號》上映時,馮小剛曾接受央視採訪,提及一部電影,叫《貴族》——正是如今《私人訂制》的原型。當時他對《貴族》這部電影的描述是:將把社會新富階層作為調侃對象:“現在中國出現了很多新富,應該說已經有了一個新富階層了,但是我們更多的人呢,還是生活過得不那麼寬裕的大眾階層。大眾階層一定是有一種欲望,就是儘管我日子沒你過得好,但是我很願意看到有一部電影能夠開你們的玩笑,能夠讓這些有錢人變得有點狼狽……從經濟上來說我應該可以給歸在生活富裕的這一類,但是我的心是跟最多的那些人群在一塊。我還是要拍諷刺喜劇,但是我也只能選擇報復的可能性最小的這群人——你開汽車,那有一蹬三輪的給你蹭了刮了,你說得得,大爺您走您的,你不會跟他一般見識。我們站在蹬三輪的立場上,拿有錢人開開心,有錢人看著也是一樂。”

  馮小剛自稱喜歡伍迪·艾倫的電影,喜歡諷刺那些自命不凡、自認為比其他人高一等的人。但伍迪·艾倫難道不也是個典型的充滿了知識分子優越感的導演?就像馮小剛,站在平民立場諷刺新富的同時,其實也很清楚平民的劣根性,更清楚自己的電影與其說是諷刺富貴、倒不如說是給平民打一劑自我安慰的麻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