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把霧霾作為一個政治問題對待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11:33:40  


 
  故而,對霧霾,必須把它作為一個影響國家發展和國際形象的問題去處理,下決心在若干年內初步扭轉大氣污染惡化趨勢。換言之,治理霧霾要有政治決心。從這個角度看,筆者對北京市長和河北省長這兩個地方大員前不久在防止大氣污染一事上“提頭來見”及“就地免職”的表態持讚賞態度,治理大氣污染就應該也必須有這樣的決心。有了如此決心和認識,再施以恰當和周到的措施,以霧霾為典型的大氣污染可望得到治愈。

  今日中國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很大程度上是被地區利益綁架所致,所以對這一問題需要政治決斷。從理念上講,人們不是不清楚舊式的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的危害性,但之所以我們一再重走這條道路,難以自拔,根子就在於地區競爭中被利益綁架。以汽車產業為例,鼎盛時期,中國大概除了西藏等少數地方外,絕大多數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車企業,有的還不只一個。汽車需要耗費鋼鐵,工藝複雜,生產出來的汽車又製造廢氣。但對多數地方而言,汽車能夠拉動GDP,所以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要把汽車作為本地的支柱產業。如今,中國的汽車產能早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這並作為我們的一項成就而大肆宣揚。

  汽車工業是不是需要大力發展,為了環境是否可以剝奪人們買車的權利,可以討論,然而,中國對汽車社會的到來,顯然沒有做好一系列相應的準備,包括道路、規則意識、汽車的工藝改造等。類似產業很多,以致環顧周圍,目之所及,到處都是源源不斷的污染:冒著黑煙的工業園區,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噴著尾氣排著一字長蛇陣的汽車,這些看得見的、粗放的、高能耗的生產生活方式製造了大量看不見的污染物,把本來還有些浪漫的霧氣變成了可怕的健康殺手。

  倫敦長期作為“霧都”的代價,終於在1952年12月,釀成了一場嚴重劫難,約1.2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霧霾事故。今天西方國家對環境的重視,與這次事故有直接關係。它觸發了西方國家的環境保護運動和環境立法。以倫敦為例,發誓要摘掉“霧都”帽子,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英國也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以後不久又制定了其他清潔生產的法律。

  儘管在舊有的發展模式下我們產生了很多環境污染事故,但一些地方政府至今並沒有從這些環境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訓,自覺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依然在上馬許多高耗能的工業項目。“好”在隨著幾次大面積的“霧鎖中國”後,從上到下,開始真正體認到環境的可貴及治理污染的重要,十八大以來,僅中央對大氣污染的防治,就做出了多次決策和部署。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打好防治大氣污染的攻堅戰、持久戰,是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鑒於大氣污染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會議提出,要以PM2.5和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能源結構、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不斷推出遠近結合,有利於標本兼治、帶動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全體人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