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與未來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08:52:07  


 
  ——區域總量格局

  從各省區人口、土地、資本、礦產資源和科技實力等指標看,區域總量格局主要與人口、工業總資產、專利授權數量等因素密切相關,而與土地面積、礦產資源等因素關係不大。與區域經濟總量格局關係最密切的是工業總資產,兩者相關係數高達0.97,大省區到小省區經濟總量曲線變化平滑,反映中國各地區仍然處於工業化發展階段;其次是人口總數,兩者相關係數達0.85;最後是專利授權數,兩者相關係數為0.83,由大到小曲線變化起伏明顯。

  ——區域水平格局

  從各省區人均要素(土地、資本、礦產)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等指標看,區域水平格局與區域經濟總量一樣主要決定於人均工業總資產、研發經費占GDP比重等因素,而與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礦產資源等因素關係不大。各省區人均工業資產與全國總量之比和區域人均GDP占比格局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發經費占GDP比重與區域人均GDP占比格局也有較高的相關性,兩指標相關係數與各省區經濟總量基本相同。

  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文章稱,從世界經濟發展態勢看,2013年世界經濟出現周期性回升。2012年雖然全球經濟增長仍然處於這輪周期的下降階段,但美國和日本兩大經濟體已經率先回升並進入上升周期,2013年美日經濟繼續緩慢回升;歐洲痛苦的緊縮和結構調整政策與新興國家穩定經濟增長的努力產生一定的效果。

  從國內看政府換屆效應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產生許多新的要求與機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進一步加大研發和技術改造力度;啟動新型城鎮化戰略,將有力擴大內需,消化過剩的產能;農業現代化,要求進一步加大土地集約經濟規模,實施新一輪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走在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條件下的、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主的農村城鎮化之路;進一步加快信息化步伐,將促進智慧城鎮、智慧家庭、智慧區域和智慧國家的建設需求;突出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高度重視解決中國北方和中部地區大面積、長時期霧霾天氣的環境影響,切實解決嚴重的水體污染和土地重金屬污染問題;加快政府機構、審批制度、預算體制和壟斷行業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將有效釋放改革紅利,保證增長速度並促進增長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這些都將有利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和結構升級。在上述宏觀背景下,中國區域經濟將繼續保持協調發展態勢:

  ——中西部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東部

  東部與中西部區域差距將繼續有所縮小,區域經濟增長的重心將繼續北移和西移。

  ——區域發展和轉型將出現新的活力

  一是地方推進改革的積極性高漲。改革是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進入以要素改革為主的又一關鍵時期,許多地方正在積極要求成為各種改革的試點地區。二是地方正以新型城鎮化為抓手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仍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的各種有效途徑和模式。三是地方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途徑,尋求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識。科技創新是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最大推動力,各地都在強化科技創新的力度,為穩定和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活力創造條件。

  ——各種區域合作模式正在走向深入

  在地帶合作層次上,東部在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共同目標指引下,依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高速鐵路體系建設,在沿海三大核心經濟圈的基礎上,正在加速實現整個地帶經濟一體化進程,建設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超級城鎮群綿延帶;中部地帶在成為未來20年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的共同目標指引下,將更多地承擔起在生產要素空間合理配置上合作的重任,以加速這個人口最多、人均GDP最低、發展條件基本一致地帶的崛起步伐,成為整體解決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地區;西部地帶將在國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和進一步搞好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優勢資源跨地帶和區域的合作開發,探索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兼顧的新型區域開發模式。在“7+1”大綜合經濟協作區層次上,跨省區之間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將繼續取得進展,合作意願越來越強,合作方式也將不斷創新。在大約77個城鎮群合作層次上,將會在解決區域性產業合作、市場一體化以及生態環境共治方面取得合作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