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丁咚:中國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http://www.CRNTT.com   2014-04-24 10:43:07  


 
  中共的政治焦慮症同樣體現在,對已故總書記胡耀邦的政治定位等一系列歷史錯誤諱莫如深的態度和缺乏有錯必改、勇於擔當的精神上。

  這些,從國際關係角度而言,實質上就是言論霸權主義,讓人覺得中國老虎屁股摸不得,必須對其任何錯誤視而不見;從中國國內角度而言,實質上就是現代專制主義,不允許公民依法享有民主自由和監督國家政府的權利。

  平心而論,不管是國內批評還是國外批評,不管動機是什麼,也不管如何尖銳,只要在批評時言之有據,言之成理,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被批評的對象來說,都是何等的幸事?中國政治狀況發展到今天——比朝鮮要好很多,是與中國順應全球化趨勢,逐步融入現存國際體系,整體上西方化分不開的,也是與外部的批評、監督和約束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來自民主國家的不斷督促和批評,中國政治要保守和落後得多,意識形態要頑固得多,劣政要泛濫得多,而民眾享有的權利要少得多。

  毛澤東說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共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主張凡事都要辯證地、歷史地看。以此觀之,外部批評主流是好的;從短期看似乎不好聽,甚至指出了中國醜陋的一面,但長遠看是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中國公民的。因此,只要是正常的中國人,都會誠心誠意地歡迎來自國外的批評,感謝《紐約時報》吃美國飯操中國心的國際主義精神,更希望自己能夠自由發表言論,成為對國家政府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的真正公民。那些堂而皇之充當門面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與改善中國和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相比,統統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對待批評問題上,為何執政者與公民的態度迥異?根本原因在於中共與中國公民的利益訴求既有交集又有差異。中國公民的核心追求是國家發展利益和公民個人發展利益的高度統一,歸根結底公民個人的自由和幸福高於一切,為了實現目標,對一切包括外部批評持開放態度。而中共的核心追求是在確保長期執政的政黨私利前提下,實現國家發展和公民生活改善;反過來說就是,謀求國家發展和改善公民生活,核心目的是為了保住執政地位。因此,凡是對中共長期執政產生損害和可能產生損害的因素,都是其竭力避免和消除的對象。

  外界難以理解的是,中共自稱“三自信”,理應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不怕批評,更要開門聽取批評的。何以“聞過則怒”,動輒大棒伺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