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大學雄心勃勃的全球領袖培養計劃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16:55:06  


 
中國學:中國主體性,全球化語境

  “這個學科叫中國研究也行,只不過是一個名稱。”張旭東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張是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文學系和東亞研究系教授、東亞系主任,也是北大“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在燕京學堂的啟動儀式上,張旭東同北大常務副校長、燕京學堂院長劉偉,燕京學堂辦公室主任姜國華一起接受了媒體採訪—劉偉出身於北大經濟學系,是北大經濟學博士,曾任北大經濟學院院長,目前兼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姜國華則是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教授、MPAcc(會計碩士專業)中心執行主任。當時,張旭東向記者闡述了“中國學”內涵。

  不過張旭東向時代周報記者否認了自己在燕京學堂項目中擔任主要角色的傳言。他說,自己只是在今年1月被邀請加入了一個“工作小組”,討論制定教學的具體細節。

  從已有的官方宣傳來看,“中國學學科內涵”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中國主體性”,二是“全球化語境”。

  根據張旭東的說法,與“中國學”相近的概念有三個,現有的國際上的漢學、東亞研究中的中國研究和對中國現實的非學術性觀察;中國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既有中國主體性又能與國外優良學術傳統和教育訓練體系相得益彰的學術建制”。

  按照設計,這一學科具體包括“哲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歷史與考古”、“公共政策與國際關係”、“經濟與管理”、“法律與社會”六個方向的課程。同時,燕京學堂的定位是“圍繞中國學學科內涵的教學、科研、智庫三位一體的辦學機構”。學堂計劃成立10個不局限於學科、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所。

  “中國學”的師資將極為強大。學堂將通過設立“講席教授”,打造70人的教師團隊,其中30人來自北京大學現有教師,20名面向全球招聘,另20名為國際訪問教授。燕京學堂院長劉偉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學堂教師的薪資預算將按照哈佛大學的標準制定。

  異議來自國內學術界。北京大學英語系副教授高峰楓5月25日在媒體上發表《誰的“燕京學堂”》一文,質疑“中國學”可否成為獨立的學科:“這門新晉的跨學科研究是否提出了新的學術問題、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確立了新的研究方法?……一個宣稱包攬了人文、社科和實務三界的學科,如何能在學理上予以充分、嚴謹的論證?”“目前學校對於燕京學堂新聘教師的標準,還沒有具體說明。但我先杞人憂天一下,我不希望燕京學堂成為在海外執教的中國學者或華裔學者、繞開北大正規的聘任程序、手握校方所說‘哈佛的工資’、空降到北大的一個平台。希望燕京學堂不要變成北大聘任教師的一扇側門。”高峰楓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補充。

  事實上北大並非首家開設“中國學”的國內高校。據公開信息,早在2010年,浙江大學就新設了“中國學”本科專業,同年,浙江大學招收了“首批名校合作框架內的中國學碩士生”。不過上述專業都不對國內學生開放,目的是培養“知華友華”的國際學生,設在“中國語言文字”一級學科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