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新常態”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08:27:51 |
二、中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 文章分析,現在,中國經濟的規模已經做大,我們面臨著做強的新的歷史任務,既有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人們所講的“新常態”。 “新常態”的顯著特點是經濟增長速度的自然放緩。這是基於以下的分析: 第一,真正的經濟增長是由創新推動的。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指出,大約從1783年到1842年是第一次產業革命時期,這是第一個長波;第二個長波是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的蒸汽機和鋼鐵時代;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是電氣、化學和汽車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時代。西蒙•庫茲涅茨在其《長期運動》中也做了類似分析。他們的分析揭示了經濟何以發展,即一個革命性發明和發現被用於工業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成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成為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引擎。然而就當前情況來看,世界經濟還沒有出現可以擔當引擎的新的經濟增長興奮點。 第二,經濟增長速度是有一定規律的,即“自然增長率”。“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在一定的技術水平、產業結構和制度環境下,不受緊縮政策或擴張政策等外來因素的幹擾,本身固有的、自然而然的增長率。這樣的增長率和既定的條件是協調的,是既定條件下的一種均衡。“自然增長率”是階段性的,是歷史的。據此,隨著快速發展的條件成為過去時,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速率,一個中速的增長速度。 第三,“新常態”面臨的任務是為已經起飛的經濟持續加油,使整個經濟在做強的過程中展翅高飛。“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舉措是貨真價實的創新,是扎實有效的結構調整。 三、面對“新常態”的應有形態和政策設計 文章認為,既然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即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就應當以科學而冷靜的態度直面現實: 第一,要從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結中掙脫出來,以平常心態對待一個並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確實有效的增長速度。要重塑經濟增長的心理底線,認清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清楚地把握當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創新,是調結構,是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即通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提升帶動經濟發展,而不是水平結構,即平面複制原來的產業結構。更不能迎合錯誤的速度情結而盲目刺激。必須明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重視就業,但這種就業應當是貨真價實的就業,而不應當是偽就業。 第二,在“新常態”下應當抓緊完成旨在建設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任務。經濟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微觀層面的事,是經濟規律自發作用使然。要正確處理宏觀調控和制度建設的關係。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看,相當多的宏觀調控是顧此失彼、按了葫蘆上來瓢,我們切不可過高估計了宏觀調控的作用,更不能讓宏觀調控耽誤了我們的改革。 第三,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激發大眾的創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發達國家的經濟繁榮,是普遍大眾創新的結果。他說,“繁榮的歷史進程從19世紀20年代的英國到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廣泛實現自主創新的結果。”他強調,“國家層面的繁榮源自公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它涉及新工藝和新產品的構思、開發與普及,是深入草根階層的自主創新。”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一個產業空間很大,跟到人家後邊模仿著做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創新就不能發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安排,例如平等進入、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淡化官本位;鼓勵適當的冒險;包容各種創新伊始的“異端”;杜絕各種尋租的機會,把企業家精神引導到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官商勾結的尋租。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