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的藥方是改革不是刺激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09:42:30  


 
  文章分析,而過去5年的刺激經驗表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形成的增量投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現象,況且,“刺激”這味藥存在下面兩個副作用:

  第一,延緩過剩產能的出清,弱化前期“緊貨幣”產生的杠杆轉移效應。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風險不在於債務率過高,而在於資源錯配。因此,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目標不是簡單去杠杆,而是先給過剩產業去杠杆,然後再給新興產業加杠杆,從製造業PMI的月度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目前過剩產業的去產能化尚未結束,此時擴大“鐵公基”的投入,只會延長其去杠杆及行業整合的過程,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效率。

  第二,不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市場出清本來是花錢買機制、花錢買結構的過程,讓一部分壞賬作為清除僵屍企業、僵屍項目的代價,從而換來風險收益對稱化的市場紀律和新血液流入新機體的結構優化,而刺激讓這個過程變得漫長且增加了不確定性。

  從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成功轉型經濟體的實證數據來看,在製造業和GDP數據全面下滑的情形下,服務業尤其是金融、信息、科技、商務、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教育等社會性服務業出現快速增長,是轉型期經濟繁榮的主要標誌,因此我們觀測中國宏觀經濟的盛衰,不能只看製造業景氣指標,非製造業景氣狀況應該是更為重要的參考指標。

  一年來,中國非製造業PMI指數始終在榮枯線上方運行,平均水平在54%~55%之間,其中住宿、批發、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以上的高景氣區間。2013年,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達到46.1%,超過了製造業,2014年1~5月份,服務業增加值所占比重達到49%,從轉型經濟的先導行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趨勢來看,各項指標都處於上行通道。

  此外,1~5月份,中國新增就業人口600萬人,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60%,其中3、4、5月的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7%、5.15%、5.07%,持續下行。

  從製造業景氣與服務業景氣指標的背離,及就業指數和工業增加值、國民經濟總量增長指標脫鈎這兩個方面來看,中國經濟的轉型已在進行之中,其基本情形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就業不靠製造業,增長不看GDP。

  文章稱,在上述環境下,無論什麼樣的“刺激”,其中長期後果都是弊大於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