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輪公車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12:07:11  


 
  文章提出,此次公車改革醞釀多年,中央在推出改革方案的同時,宣布中央和國家機關要為全國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率先作出示範。由此也可看出,公車改革因為牽涉人員眾多、利益格局複雜,改革難度非同尋常。公車改革難就難在,各地各部門的官員是公車制度改革的執行者、監督者,同時他們也是現有公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正是由於各種利益群體的幹擾、阻撓,中國公務用車制度此前經歷了不斷改革、不斷回潮的尷尬。首輪公車改革從1994年始,但在近20年的時間里,與改革同行的是公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公車購置和運行費用持續膨脹。

  此次採取比較徹底的社會化、市朝改革,堅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並以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相關車輛。但此次改革方案中的部分規定,可能讓一些領導幹部鑽空子。方案規定,“確因環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參改的,允許以適當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車實物保障”。如果監管不力,一些幹部不僅會緊抓公車不放,甚至可能同時騙領補貼。另外,在過往各地的改革中還經常發現,一些職能部門的領導一邊領取補貼,一邊以“借用”的名義長期使用企業的車輛,這種腐敗現象在本輪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夠的警惕。同時,在本輪公車改革中,還要特別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門,以公務交通補貼的名義變相發放福利。

  文章稱,一些領導幹部在既得利益受損的時候,總會採取各種變通手段蒙混過關,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車改革是自上而下、統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體的阻撓和“變通”,確保各項方針政策落實,離不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司法機關的通力合作。同時,公車改革過程中,還必須發揮社情民意和單位內部職工廣泛的監督作用,以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礙,推動改革走向成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