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反腐敗運動揭示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09:06:59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5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反腐敗運動揭示什麼?》指出,這次反腐敗運動到目前為止,已經揭示出幾個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首先是腐敗的廣度,其次是腐敗的深度,其三是腐敗的數量,
其四,也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腐敗具有寡頭性質。實際上,人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近來反腐敗所取得的進展感到一點點高興,恰恰相反,這些案例的揭露已經向人們提出了最為嚴重的警告:腐敗已經使中國的政治生態惡化到什麼程度了?詳論如下:

  隨著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立案審查,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運動走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儘管這件事情人們等待已久,但仍然引出了人們對中國反腐敗運動的新一輪的關注。

  在各種各樣的反應和反思中,有三點顯得特別顯著。第一,周永康案終於打破了中共“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從今以後,不管官員的地位有多高,只要發現腐敗,就一定會得到懲處。第二,自從這次反腐敗運動開始以來,周永康和軍中的徐才厚一直被外界視為是“大老虎”的標誌性人物。現在隨著這兩只“大老虎”的被處置,反腐敗運動應當告一個段落了。第三,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呼籲,有關部門應當停止這一政治運動式的反腐敗運動,把重點轉向建立新的制度,因為通過制度建設尤其是法治建設,反腐敗才是最牢靠的。

  這些反應並非沒有道理,對中國式反腐敗運動的反思也很重要。不過,這些都並沒有理解這次反腐敗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如果人們不能超越反腐敗問題上的一些傳統思維,就很難把反腐敗運動深入下去,最終實現建設清廉政府的政治目標。

  首先,“刑不上大夫”歷來就只是一個假命題。在傳統體制下,除了皇帝,誰都可以上刑,歷朝歷代,很少能夠發現一個朝廷沒有對“大夫”上刑的。在中國的政治哲學中,“大夫”只是一個理想的理論假設,數千年的歷史中,符合“大夫”哲學標準的官員少而又少。中國只有“法制”的觀念(即官員使用法律來統治國家),而沒有“法治”的觀念(即官員自身也必須服從法律)。官員腐敗和犯罪經常能夠逃避法律的制裁。不過,任何官員一旦被發現對王朝本身構成危害和挑戰的時候,不管其地位有多高,“上刑”是必然的結果。歷史上,皇帝所殺的“大夫”難以計數。這種傳統也延續到1949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年代,毛澤東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又有多少的“大夫”遭殃呢!只有到了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短暫時間裡,才有現在人們所謂的“刑不上大夫”的“傳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