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丁咚:政治妥協是佔中善終的必由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10-18 11:16:08  


 
  一,政治妥協是現代政治的本質特征。沒有妥協,政治就無法有效運行,就無從突破藩籬,就難以得到發展。香港政制改革之爭,已經到了一個必須以戰略眼光和偉大氣魄,相互尋求妥協,以達成最合乎彼此利益和訴求的方案的歷史性關節點。
 
  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香港人民都有責任,本著面向未來、求同存異、以民眾和國家利益為上的精神,在這個風雲激蕩的歷史時期,作出最有利於香港民眾、最有利於國家的抉擇,並竭力避免社會動蕩。
 
  二,政治妥協具備必要的政治基礎。至少從公開表態來看,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抗爭民眾的總體目標和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都強調落實普選,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實現真普選,也是中央為香港設定的政改終極目標。
 
  但中央出台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激化了陸港矛盾,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又為香港特首提名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使特首提名權實質上操控於中央手中,這是引發香港民眾不滿,進而導致佔中發生的源起。
 
  而香港特區政府也在促成佔中發生中起到了很壞的負面作用。它忽視了自己作為700餘萬民眾代表的自治政府的角色定位,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反而片面地成為一方的政治傳聲筒,對香港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民主訴求視而不見,在制訂政改方案時先入為主,未能充分吸納民意,而是完全遵循中央預設前提的普選思路,從而將自身推到部分民眾的對立面。
 
  從抗爭民眾來說,雖然佔中是一個“事先張揚”的行動,但卻並非必然選項。中央政府堅持推動保守政改在前,香港特區政府制訂保守政改方案在後,都是誘發佔中啟動的主要因素。佔中的策劃者曾明白表示,“佔中是最後的手段,只有當政府要迫使我們接受一套顯然並非真普選的方案時——即是說,最終結果是預先決定的,人們才會發起行動。”在佔中進行中,組織者始終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

三方對香港落實普選存在重大分歧
 
  佔中者的核心訴求,歸結起來其實就一條:香港居民擁有選舉行政長官的不受分割、不預設前提的全部權利。
 
  由此可見,儘管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抗爭民眾三方存在重大分歧,但主要還是在於何時以什麼方式和途徑實施採取徹底民主的方式進行普選。對一國兩制的不同認識和理解以及對普選本質內涵和實施步驟的不同追求,是抗爭民眾與中央政府及港府根本不同所在。不過,在最終實現“真普選”的目標上,三方卻是高度一致的,在此情況下,超越分歧、實現妥協,在實踐上是完全可行的。

  三,政治妥協具備充分的民意基礎。在全國人大決定作出後,《南華早報》開展的民意測驗顯示,48%的回應者認為香港立法會應否決這一計劃,39%的人認為應該批准這一普選框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