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中評論壇:國共下一步可以走的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6-13 00:06:07  


楊開煌
 
  楊開煌:國民黨在朝在野  國共關係不一樣

   自1949年以來,這些年“國共關係”的發展,大概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第一,國共兩黨都是執政黨的時候,“國共關係”即兩岸關係的全部,先是一種全面的敵對、仇視,相互全盤否定對方的關係,直到八十年代末才轉而發展出“敵對下的交往關係”。第二,一個是執政黨,一個是在野黨的時候,“國共”之間的關係出現與兩岸政治不同調的關係,這是政黨關係與兩岸政治分裂時期,政黨有交流,政府無往來、政黨有共識,政治無交集、政黨關係和解,政治關係敵對的分裂時期。第三,是“國共關係”和兩岸關係新重疊時期,中國國民黨重新回歸執政,“國共關係”開啟了全新的交往關係,但由於馬英九自兼黨主席在他的心態和性格的局限下,反而阻礙中國國民黨承擔了兩岸關係前導的功能。至於未來當然是明年台灣選舉之後,“國共關係”的發展又是前述的那一種,以當前的台灣政治生態和演變,未來的“國共關係”自然尤其令人關切。

  回顧兩岸關係的歷史發展中,“國共關係”最為戲劇性的轉變,無疑地應屬2005年4月在北京的“連胡會”,當年胡錦濤與連戰的世紀之握,其意義更勝於一甲子之前蔣、毛重慶之握,當年的重慶和談,是迫於無奈,所以是各有盤算,各懷鬼胎的假合作,假和平;但是“胡連會”的國共和解則是理解之後的產物,是考驗之後的結果,是挫折之後的期待,是歷史教訓之後的反省,當然也是各有目的,各有想法,但畢竟不再是互相毀滅的權力關係,不能相容的利益關係;特別是2005年,中國國民黨雖然在2004年的選戰失利,但是當年的年底,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選戰中,囊括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的席位,是一個在台灣具有未來性的政黨;同時連戰主席在2004年競選失利之後,絕意仕途,專注兩岸事務,因而在心境上相對淡然,在身份以連橫對台灣的貢獻,作為後人的連戰在扭曲的台灣政治上,具有一定的正當性,以致在心態上比較灑脫,從而可以立足一定的高度與胡錦濤總書記討論兩岸關係的合理化安排。是以“連胡會”也就不僅成為“國共關係”歷史中的新起點,同時“連胡會”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揭諸了兩岸關係的新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