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景鵬:兩岸當局應審慎處理難題與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00:22:15  


朱景鵬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記者 楊犇堯)台灣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朱景鵬日前在第十二屆在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表示,在進行和平發展的過程,有很多政策措施可以採行,逐步在擱置一個中國爭議原則下,審慎推進和平發展進程。

  一、主觀層面的誠信、善意與彈性厥為首要因素

  朱景鵬表示,兩岸之間是否能夠建構“和平”的關係,誠信以及彈性空間因素十分重要。在主觀因素上,即兩岸當局是否真正將“和平”當成處理關係的方法。和平,重點是雙方將武力準備,視為對自己原有立場的必要自衛,而不是要雙方撤除飛彈、停止軍購或外交休兵,而是雙方在面對爭執時,都儘可能不首先使用武力、不解釋對方武力當成挑釁;將外交場所的爭執視為競爭,而不是打壓。雙方都能主觀上轉而認為兩岸關係不是鬥爭,而是在“一中”與“台獨”間,找到理性解決問題的空間。

  簡言之,兩岸能否以“和平”作為互動關係的中程目標,關鍵在兩岸當局如何對內民眾宣傳對方的武力準備、外交競爭的涵義。如果雙方動輒以“打壓”、“挑釁”來解釋對方的態度與行為,徒然製造人民之間仇恨,無益於兩岸和平關係的營造。兩岸當局都應該很審慎處理難題與爭議。在台灣方面,必須很有耐心的展現誠意,並以此為首要任務。在中共方面,應該更有彈性的解讀台灣當局的言論、事務的變化,把握各種可能出現的“和平統一”機會,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

  二、兩岸各自節制強硬主張與對媒體的控制

  朱景鵬表示,在共通的客觀因素上,兩岸都有主張對對方強硬的鷹派人士(會煽動民族情緒與悲情意識,影響決策者採取過激的行動與言論)、都希望對方完全投降而不是有誠意的談判(希望的是軍事鬥爭的零和結局,而不是政治鬥爭下產生雙贏的談判與妥協的局面)、雙方當局都宜透過直接與間接的方法和媒體對話 (避免提供人民片面、有利於己的資訊以致資訊貧乏且有盲點,以及誤導兩岸人民錯估情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