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改革新政

http://www.CRNTT.com   2015-08-19 06:48:56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中國央行8月11日宣布實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新機制後短短3天內,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已經連續貶值近4%,創4年來新低,引起市場對負效應“滾雪球”的擔憂。而一些金融專家認為,實施新機制後的人民幣貶值是短期性的而非趨勢性的,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朝著市場化方向深入邁進,其對國際市場的積極影響將會逐步顯現。

  匯率改革指向形成機制

  京華時報發表媒體評論人陳季冰文章稱,舊的中間價主要是政府指定的,新的中間價基本是市場自發形成的。

  8月11日,央行推出了一項意在“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新政,人民幣隨即下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歷史性地連跌3日。關於這起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重大事件,有人視之為一場全球貨幣戰爭的危險升級,另一些人則解讀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一塊里程碑。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次中間價的大幅下調是對實際的市熾率點差的“一次性校正”,而且是朝著匯率市場化方向邁進的整體努力的一部分。

  理論上說,這項新政有助於減少行政干預,提高匯率彈性,消除“雙層體系”,使受到嚴格管制的人民幣對市場做出更靈敏的反應。

  此前,央行每天上午發布一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指導價格”,市場當日被允許在該點位上下各2%的範圍內交易。而在2005年匯改以來的10年間,每日超過0.2%的漲跌幅都是屈指可數的。自8月11日起實行的新的中間價報價方式是,由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位於上海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換言之,舊的中間價主要是政府指定的,新的中間價基本是市場自發形成的。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8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確認了這一點:“(這次改革的)目的是市場決定匯率,央行已經退出常態干預。”他同時將通過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來實現穩增長目標的市場猜測斥為“無稽之談”,“我們不需要調整匯率來促進出口,中國的出口不錯,中國的出口有這麼大的順差,所以我們這次完善匯率的機制基本上是從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化機制(出發)”。易綱強調這是一個機制建設,將使中國經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一個有彈性的匯率是經濟增長的調節器和國際收支穩定器。

  一些分析人士還敏銳地指出,過去10年外匯中間價改革都是圍繞浮動區間、銀行對客戶牌價等“技術細節”在推進和完善,而這次改革則是針對中間價的形成機制,這才是匯率問題的核心。由此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人民幣貶值無關貨幣戰

  文章認為,現在進一步放鬆對美元的隱性盯住是朝匯改目標邁出的又一步。

  對於上周人民幣的一次性大幅度貶值,在一些市場派人士看來,這不是行政力量的作用,而恰恰是央行奉行自由不干預政策的結果。自去年11月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每天都低於央行發布的中間價。這表明人民幣有很強的貶值壓力,但半年多來央行一直在公布強勢人為匯率,阻止了人民幣貶值。這導致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今年8月初的SDR初評報告中所指出的結果:目前的人民幣匯率並非基於實際的市場交易,並可能偏離達2個百分點之多。

  一位分析師的評論代表了當下國際投資市場的普遍觀點:“目前狀況下,在確定匯率時賦予市場更多發言權,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允許人民幣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確實,為推進改革而順從市場下行壓力,與人為推動競爭性貶值有著本質的不同。況且,在全世界幾乎所有貨幣都在對美元大幅度貶值——亞洲新興市初幣尤甚,中國政府完全沒有必要冒著遭到全世界批評的風險,去參與一場得不償失的貨幣戰。

  正因為如此,中國央行的行動得到了IMF的積極回應。在8月11日發表的一則簡短聲明中稱,這“似乎是一個值得歡迎的舉措,(中國央行)應該允許市場力量在決定匯率中起更大的作用”。不過,聲明補充說:“具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還取決於新的機制在實踐中如何落實。”IMF希望中國在兩到三年內開始實施浮動匯率制度。

  甚至長期以來一直批評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以謀求不正當出口優勢的美國政府,也罕見地以一種審慎的姿態對上周發生的人民幣貶值作出回應。針對當天的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政府認為,“目前判斷此舉的全面影響仍為時尚早。”同時表示,會持續關注這些變化如何展開,持續敦促中國加快改革步伐,由政府管制轉變為市場導向的匯率自由浮動機制,亦即資本項目下的開放。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承諾的最終目標。如果10年前的匯改是人民幣放棄盯住美元的第一步,那麼,現在進一步放鬆對美元的隱性盯住則是朝這一目標邁出的又一步。

  匯改新政與加入SDR的努力

  文章表示,說服IMF將人民幣納入SDR,是人民幣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的象徵。

  中國推出“匯率改革新政”以及由此引發的人民幣貶值時機貌似出乎全世界意料,實則相當耐人尋味。

  從今年11月份開始,IMF理事會將著手對SDR的貨幣構成進行新一輪5年一次的評估。一直致力於人民幣國際化、進而提高全球發言權的中國政府渴望說服IMF,在今年底前或明年初將人民幣納入SDR。在中國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許多新興市場看來,這不僅將是人民幣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同美元、歐元和日元平起平坐的象徵,還是改革“不合理的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標誌。為此,在過去許多年裡,中國一再拒絕了人民幣貶值的強烈誘惑,一直努力保持貨幣穩定,並在近年明顯加快了各項金融改革的推進力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