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破局東北經濟三大路徑: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5-11-29 07:57:28  


促進東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對於東北,而且對於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也十分重要而緊迫。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最近有媒體報道東北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名最後,並把原因歸結於長期人口外流和負增長。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布局研究室劉佳駿文章認為,但即使東北地區因自然條件或人口結構問題導致人口自然增長不足與人口總量增長下降,若經濟發展形勢好、活力強,也會導致外來人口向東北地區集聚,不會在短時間內導致人口總量的下降。所以,把東北地區經濟放緩歸因為人口下降,這是一種因果倒置的判斷和分析。東北三省經濟增長低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的原因,不是因為人口減少,而是因為東北經濟缺乏活力,結構轉型升級緩慢,技術創新不足,產業缺乏競爭力,產業布局不合理,後續產業發展不足,就業機會不充分,勞動力供大於求,才導致人口外流。

  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12年來,東北振興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老工業基地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2014年以來,東北地區在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共同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今年上半年遼、吉、黑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2.6%、6.1%和5.1%,仍處於低位。如果不及早採取有效措施,將有可能傳導影響到就業和民生領域,也會損及過去十年振興的根基。促進東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對於東北,而且對於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也十分重要而緊迫。

  文章分析,目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調整進程與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經濟活力不足。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整個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所占比重較高。東北三省工業以原材料和機械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經過20多年的改造調整,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仍然未能有較大的改變。但近年來國內市場對於重化工業產品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新世紀以來以興建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的投資需求逐步放緩,使東北工業的市場遇到需求不足的矛盾。同時,由於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本中比重過高, 分布戰線過長。從產業進入的角度來看,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占有高比例的重化工業大多具有資金密集的特征, 客觀上進入壁壘很高, 新的所有制成分很難從產業內部獨立地生長起來。正是由於這一原因, 東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很不充分,沒有形成產業集群和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的局面,經濟缺乏活力。

  二是產業競爭能力下降,市場份額逐步萎縮。東北老工業基地原材料與裝備工業主導產品的地位相對下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鋼、生鐵、純碱等傳統產品在全國占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東北地區未能及時調整和改造傳統的產業結構,大量傳統優勢產品競爭能力下降,市場份額逐步萎縮。東北的機械裝備製造、汽車製造業和石油化學工業在前一階段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缺乏以持續的技術創新做支撐的發展後勁,與德國、日本、韓國的同類產業相比,缺乏國際競爭力。東北工業的突出問題是產業升級的迫切要求與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的矛盾。

  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集聚效益差。東北經濟從總體上看,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階段,東、西、北有些地區還處於工業化初期、要完成工業化階段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東北與全國中東部地區相比,仍屬於地廣人稀的區域,產業與土地潛力很大,尤其是其東部、北部和西部地區, 大部分地區處於低水平的均衡狀態。從東北整體來看,多數產業僅僅有集聚的趨勢,集聚效益較差。地理上的分散使企業之間缺乏彼此協作的空間基礎,難以滿足產業集聚發展的要求,產業難以形成集成化和模塊化,制約了整個東北地區產業的發展。

  四是礦產資源產業加工度低,資源面臨枯竭,缺乏後續替代產業。東北地區石化、有色金屬和建材工業原料資源豐富,但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夠的狀況,資源優勢並未充分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如石化工業,原油開採、原油加工和乙烯產業與後續產業的結合程度不高,深加工產業和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較慢。近年來,東北部分重點地區的礦產資源(如煤礦、森林)已經完全枯竭或瀕臨枯竭, 面臨著必須全面轉產的局面。部分地區礦產資源的開採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經濟優勢。以黑龍江省為例, 省內幾大自然資源優勢如油田、煤炭、森林等, 正在迅速弱化乃至消失。

  文章表示,針對目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未來東北發展應重點突破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落實對東北的重大政策文件,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裝備製造業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東北地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行動計劃,充分利用東北地區骨幹企業多等優勢,加快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大力推動單一結構地區(城市)的發展轉型,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

  二是要以加速城市化為抓手,形成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逐步集聚人氣。通過提高城市化質量促進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有序轉變,加大對東北地區非競爭性行業的支持力度,包括鐵路、公路、水利、城市管網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棚戶區改造、采煤沉陷區治理等惠及民生的重點領域,為促進經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借助建立城市化與區域產業結構演變互動的調控體系保障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順利進行,發揮城市化對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有序演變的載體及動力推動作用。

  三是重塑產業發展的空間經濟地域,優化東北地區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強調大城市地域、經濟類型區、生態環境整治區、重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空間地域劃分,結構體系建立,區域功能定位,運行機制與方式的選擇,將大城市地域、重點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作為東北地區重點建設的經濟地域,增強大城市地域的增長極核空間擴散作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興產業發展拉動作用,邊境經濟合作區對外開放及國際經濟合作增長極作用。

  東北工業再振興,要避免過度依賴資源密集型工業,導致製造業調整升級滯後,缺乏國際競爭力。要學習和借鑒韓國的有益經驗。東北的資源條件比韓國優越,重化工業結構與韓國相類似,韓國能夠做到的,東北也應當樹立信心,努力趕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