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雜誌:台獨勢力難以撬動兩岸關係總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0:06:44  


 
  其次,台灣方面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首先必須達成政治上的和解,而“九二共識”是其中的關鍵。國共之間曾在誰代表中國問題上尖銳對立,並圍繞“代表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較量。但雙方都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為兩岸政治和解提供了政治基礎。1992年兩岸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兩岸協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一次“汪辜會談”也得以在1993年成功舉行。但島內“台獨”勢力否認一個中國原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風波不斷。李登輝1995年訪美、1999年提出“兩國論”等引發兩岸關係嚴重動盪;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提出“一邊一國”,後來又進行各種“法理台獨”活動,更使得兩岸關係一度劍拔弩張。在“台獨”勢力日益猖獗的嚴峻形勢下,“九二共識”的作用也更加凸顯。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打破了兩岸關係僵局。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馬英九就職演說中正式宣示“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兩岸關係自此走上和平發展的新軌道。“九二共識”是大陸同台當局和各政黨交往的基礎和底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台灣方面只有認可和接受“九二共識”,才能維持兩岸關係的平穩發展。

  最後,美國具有維持台海和平的一面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外部條件。美國是影響台灣問題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正所謂“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美關係問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向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把台灣作為制約中國大陸的棋子,不希望兩岸關係走得過快、過近;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兩岸關係兵戎相見,以免把自己拖下水,所謂“不統、不獨、不戰”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獨”活動愈發倡狂,使得兩岸衝突的風險增大。美國則通過強調“一個中國”的政策進行壓制,特別是隨著大陸的逐漸崛起,美國更不願因台灣問題與大陸直接對撞,因而對陳水扁執政後期的“法理台獨”活動進行嚴重警告和訓斥。馬英九上台後公開宣示實行“不統、不獨、不武”政策,與美國的政策高度契合,美國也多次表示支持兩岸在經濟領域的接觸和交流,“一般而言,我們極為歡迎、樂見兩岸關係在馬政府執政下取得非凡進展”④。因此,美國雖然是阻礙兩岸統一的主要障礙,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在反對台灣‘獨立’、維繫兩岸和平這一點上,與中國政府的立場有相通之處,客觀上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條件”⑤。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陸、美、台三方不斷探索和建構的結果,特別體現了兩岸雙方的開創性思維。兩岸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如果一味執著於分歧方面,必然會在對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雙方都體認到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因此採取“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大智慧,推動兩岸關係脫離對立對抗的惡性循環,走上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既包括化解兩岸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矛盾,也包括促進雙方在經濟、社會、文化方面交流的問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涵就可以聚焦成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正式結束兩個政權之間的敵對狀態,達成重新分配內政和外交空間安排的共識;第二,如何解決與兩岸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問題”⑥。自2008年兩岸走上和平發展軌道以來,雙方在第二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第一方面成果有限。這種結構性矛盾制約著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也使得和平發展之路充滿波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