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定增長需要基建投資的公私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6-03-10 08:22:43  


 
  PPP模式在中國的大力推進則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這一階段主要存在兩個歷史:一方面中國進入城鎮化加速階段,未來仍然需要大規模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迅速膨脹,以往土地財政的模式難以維繫,也無力承擔大規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開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任務迫在眉睫,因此從中央到地方開始大量推出PPP試點項目,掀起了新一輪的PPP項目推廣熱潮。

  財政部2014-2015年共推出了兩批共計236個PPP試點項目,首批30個示範項目總投資約1800億元,第二批206個示範項目總投資約6589億元。發改委2015年也推出了首批1043個項目,總投資約1.97萬億元。從總體來看,PPP項目已經涵蓋了交通、供水、供氣、供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環境綜合治理、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保障房以及園區開發等多個領域。經過2014年和2015年兩年密集推廣,PPP模式運作框架已初步建立,政府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將在2016年迎來爆發的趨勢。

  三、基建投資公私合作的政策建議

  文章表示,當前正值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期,基建投資公私合作更應摒除以往粗放型、重複型的發展模式,在投資模式、項目審核、合作制度、稅收政策等方面做到實質性的突破,才能使得中國經濟獲得真正意義質的提升。

  第一、創新投資模式。社會資本可以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或股權合作等多種創新合作模式參與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中來,通常承擔設計、建造、運營、維護等大部分工作,並通過合理的付費試用和必要的政治付費來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進而形成與政府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合作關係。

  第二、加強項目審核。財政部和發改委牽頭主推PPP試點項目之時,應根據政府明確的建設規劃和重點,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做好項目的審核工作,尤其要避免過度建設、超前建設等不合理情況發生。同事應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僅包括對項目進行市場、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平均,還要對項目民營化的可行性進行評估,包括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民間資本的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第三、完善合作制度。基建投資的公私合作應基於明確化的制度安排,通過確定相應的制度框架,使私人部門參與公共品提供的各個流程均可以成為重複應用的“標準化體系”,從而順利展開私人部門的經營活動。明確的制度是政府約束私人部門、私人部門明確權利界限的機制。以工程項目為例,政府與私人之間的制度安排裡需包括實施方案審定制度、項目選擇制度、特許經營遴選制度、投資回報制度、監管制度等。

  第四、配套稅收制度。對於基建投資,無論是政府直接提供,還是政府補貼私人企業,都免不了要依靠稅收來融資。相應配套的稅收制度卻不能單純通過稅收優惠、稅收競爭等不公平稅收處理來吸引社會資本,這扭曲了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從而造成更加嚴重的無謂損失。對此,政府應統一進行稅收征管,降低扭曲性稅收資本稅稅率,適當提高非扭曲性稅收勞動所得稅和消費稅率,並基於地區性差異配套其他相應補貼政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