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中評論壇:香港智庫為何發展不全面

http://www.CRNTT.com   2016-03-20 00:32:20  


 
  第三,大學從中央政策組拿了許多項目,不過只是大項目裡的一些零散的課題,總體看沒有長遠的系統研究。不光沒有這樣的智庫,整個管治在這方面都是缺位的。智庫想要在裡面發揮作用,也有一定的困難。在香港做政策研究最徹底的實際上是各個部門內部。智庫的研究成果沒辦法落地,水準也達不到,所以起不到好的作用。因此說促成香港智庫發展的土壤還不成熟,大環境有根本的改變才可能促使智庫有徹底的改變。

  很多智庫的理想設計  難以轉成具有可行性的政策

  有一些智庫有明顯的效果,有的給政府做課題,有的有明確的商業目的。但我們看到的很多智庫,有一些理想的東西,卻沒辦法轉化成具體的政策。這不是智庫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可行性的問題。如果最後只是出來說說,但是沒有什麼用,就變得不倫不類,大家會質疑是不是為了選舉出現,動機純不純,到最後的結果就像是壓力團體。

  香港大部份投資智庫的都是商界,他們關注KPI,而好的智庫需要長時間的沈澱,積累專業人才、某個領域的專家,可香港本身這類人才就不足夠。如果沒有專家級的團隊,為了KPI就做一些很淺的東西,快出結果,最簡單的方法是做成數據分析。總體沈澱不出有水準的研究成果,只能在低水準上越走越低,到最後就是一推數據。其實數據只是做研究的第一步,但絕對不是結果。

  如果是讓大學裡的學者做,他們雖然是學者,但是公共政策研究與學術研究又不一樣。研究公共政策除了受過學術訓練,還要明白政策研究是要能落地的,要配合社會狀況、政府的運作模式,需要瞭解原有政策的背景和歷史,而不能覺得某種政策更理想,就把原先的政策全部轉變過來。

  這是我覺得三點比較大的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