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風險衝擊考驗中國預期管理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7-08 07:48:36  


針對外圍風險衝擊,中國可以左右逢源、分而治之,謀求在對外利益布局上掌握更多主動權。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上半年,海外與國內經濟都經歷了一些波動,從年初人民幣貶值波動後再企穩、中國股市熔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到G20上海峰會釋放政策協調信號,中國經濟局部轉暖,美聯儲連續兩次會議暫緩加息,再到近期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避險情緒再度升溫,雖然中國和全球經濟總體數據上保持平穩,但暗流湧動,未來更是撲朔迷離。

  上海證券報發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文章表示,中國最新的先行指標剛剛出爐——6月官方PMI製造業數據微降至50.0%,新訂單指數為50.5%,庫存指數降0.3個百分點至46.5%,價格指數回落至51.3%。好的信號是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仍處於擴張區間,顯示前期積極宏觀政策的動能尚在,但官方PMI能基本穩定主要是靠大型企業的支撐,中小型企業PMI回落幅度較大,6月財新製造業PMI為48.6%,創下5個月新低,這凸顯出中小企業經營困境依舊,民間投資意願不強,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服務業則相對略好,PMI非製造業經營活動狀況53.67%,回升0.55個百分點。訂單指數回升1.61個百分點至50.77%,投入價格指數回升0.05個百分點至51.62%,收費價格指數回升0.77個百分點至50.61%。分行業看,建築業回升、生產性服務業升;批發零售業降、消費性服務業降;郵政業、互聯網及軟件行業表現優於其他行業;郵政業、鐵路運輸業、房屋建築業環比上月回升明顯,這也是前期政策傳導效應的顯現。又到了年中盤點和謀劃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關鍵時間節點,對於全球宏觀經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和金融資產表現,我們提供以下觀點供參考。

  全球宏觀經濟:黑天鵝和蝴蝶效應

  文章介紹,今年全球經濟、政治和地緣方面,黑天鵝和蝴蝶效應此起彼伏。總體而言,上半年全球經濟維持弱勢穩定,美聯儲暫緩加息,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保持了匯率的相對穩定。但這個穩定窗口可能正在逐漸縮小。一方面是因為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再度分化,並且在部分脫鈎,特別是美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協調全球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改革現有世界經濟金融體制的意願在下降。另一方面,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傳統全球化3.0模式的斷裂,準確地說,是來自美式全球化和美元全球化進程的停滯甚至逆轉。

  近期英國公投脫離歐盟則成為全球化逆轉的重要標誌之一。1995年,願意加入歐盟的英國人比例是67%,而到了2016年願意留在歐盟的英國人的比例是48%。20年時間發生了什麼,為什麼20%的人立場變化了,他們是誰?“脫歐”公投的結果表明,全球化正在日益變為一種零和博弈。全球化的收益在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內部的分配不是均勻的,有人得益有人受損。得益的是資本、科技新貴和一部分後發的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的資源型和製造型經濟體,受損的則是發達經濟體中一部分缺乏技能和資本的傳統勞工階層。科技和資本雖然沒有腳,但它們可以瞬間移動以規避稅收或者施展監管套利,而既有勞動力則不容易遷移,還可能被性價比更高的新移民和產業外包所替代。這也是上一輪全球化的非均衡特質及其陰暗面的體現,也是研究全球化的最佳樣本。

  一度高歌猛進的全球化亦積累了不少負能量。一方面是貧富分化加劇,財富鴻溝日益擴大,導致需求不足和大規模產能過剩,進而民粹主義力量復甦,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抬頭;另一方面則是流動性空前堆積導致資本過剩,全球1/4的經濟體進入某種形式的負利率和普遍的所謂資產荒,天文量級的熱錢跨境套利如地火奔湧,從中心到外圍,金融經濟危機連綿不斷;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數字化技術和以社交媒體為特征的高度實時的信息共享傳播,更如火上澆油般地點燃了普通民眾的負面情緒,加劇了社會關係的緊張。因此在一部分國家,民主衰弱虛化,不論是理性中產還是精英治理都在呈現出某種式微之態。他們既感召不了民眾,也控制不了資本,更調和不了全球化帶來的所謂文明的衝突(難民和移民問題)。

  英國“脫歐”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例如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分離傾向。而歐洲其他國家的眾多右翼政黨正在摩拳擦掌爭相效仿。在歐盟內部“脫歐”風潮暗流湧動的背後,是“疑歐”主義在歐洲大陸的產生和盛行。在2012-2016年間,大部分歐盟國家對歐盟的支持率都出現大幅下降。對歐盟的不滿主要集中在歐盟強行攤派的難民政策和失效的經濟政策。歐盟的未來難言樂觀,在西班牙、德國、匈牙利、波蘭、比利時、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內均有超過40%的民眾認為歐盟在未來將變差。其實聲勢浩大的英國“脫歐”公投遠遠不是歐盟的核心問題,德國才是最有理由脫離歐盟的。如果這種情緒蔓延開來,會使得歐洲大陸重新回到大國獨自為政,又相互激烈競爭的分裂狀態,而這意味著人類最為前瞻的、超越民族國家狹隘視野的首次嘗試的失敗。這是遠比通縮引起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更加危險的全球化的衰退。

  英國“脫歐”敲響了區域一體化的警鐘,以後的歐盟只有兩種選擇:核心國家的更為全方位的一體化或者徹底分崩離析。所以,歐盟對英國採取了毫不挽留的決絕姿態——要走趕緊,敦促其迅速進入操作程序,預期談判過程會為英國設置不少障礙以儆效尤,以警惕連鎖反應並把可能的連鎖反應遏制在搖籃中。

  從政治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對全球的影響,“脫歐”必然將降低歐盟政經地位,使得歐洲地緣政治更加複雜。難民危機極有可能走出歐洲,成為全球問題。從經濟角度來看,英鎊和歐元的進一步貶值可能,或引發全球匯率新一輪貶值浪潮,而歐洲央行在政策上已經沒有太多空間來應對可能的風險。英國“脫歐”意味著外圍環境會出現重大變化,風險厭惡會明顯上升,全球資本會尋找避風港,新興市場則將受到新一輪資本外流壓力。

  好消息是,考慮到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可能加劇,預計美聯儲會在加息問題方面愈發謹慎,現在看來今年再度加息的概率接近零。就美國自身情況來看,這並非是因為經濟復甦進程的放緩,相反我們覺得在目前勞動參與條件和經濟結構下,美國已經接近較為充分就業狀態,再期望未來每個月十幾二十萬的非農就業增長,或者經濟潛在增速再度回到全球化火力全開的黃金時代,肯定不過是一廂情願或者根本就是裝糊塗。但近期美元被動大幅升值其實等於隱含已經完成加息1-2次,如果後續還有更多黑天鵝事件出現,則會導致美元指數和其他避險貨幣(例如日元)和避險資產(例如貴金屬)走強,從而壓制其他貨幣匯率和風險資產價格。而今年下半年,多只“黑天鵝”振翅欲飛,如英國“脫歐”後續反應、西太平洋地緣風險、巴西奧運會可能不達預期,以及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揭曉等等。大體可以預見的是:全球化進程停滯,地緣風險有所集聚,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技能創新與資本的不平等分布,以及民粹和民族主義的力量上升,會給世界經濟增長復甦之路帶來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國內經濟:短期穩住,隱憂仍存

  文章分析,上半年國內經濟整體平穩,有企穩跡象,背後的原因主要源自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央行意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及政府大面積推出的房地產業去庫存政策等。但事後看,投入與產出相比性價比較差。上半年新增信貸或將創歷史紀錄,而每單位資金投入帶來的邊際經濟增長快速遞減。中長期信貸中大部分流向了房地產、基建、居民按揭貸款等領域。政策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成為主導力量,但民間投資增速繼續下滑,5月份同比增長僅3.9%。民間投資增速與整體投資增速的背離,反映出私營企業仍面臨資金成本過高、投資回報率過低、經營困難增加的情況。此外,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態勢進一步拉大,需要警惕中西部和東北部分區域的尾部風險。

  這種情況下,增長的可持續性是較弱的。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再度出現反覆,各指標有輕微的滑坡,這一方面說明前期政策的動能還在,另一方面,則說明內生的新增長點不足以支持更有力的經濟活動。可能同時存在的副作用則包括:雖然核心通脹目前仍然較低,但食品及能源價格變動較大。一季度GDP平減指數已經結束了連續負增長的局面,其中第一產業GDP平減指數由上季度的負增長轉為同比增長10.15%,反映為食品價格的大幅上升,與CPI走勢相吻合。

  同時,由於預期不明確,市場再度在刺激和出清之間反覆糾結,開始陷入觀望和政策觀察期。當前市場預期較為一致的是——中長期中國經濟走勢確實應該是L型,但是不確定現在處於L的一竪還是一橫狀態。如果是一橫,則證明築底完成,就意味著某種形式的出清已經實現。比照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的情形,那意味著千萬量級的失業下崗、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的破產清算等一系列經濟金融事件衝擊的出現,但現在並沒有觀察到這些標誌信號的顯現。

  預期在未來的經濟築底過程中,貨幣政策或將維持中性,在物價有所上升的情況下,近期降息必要性下降,而降准可作為對衝外匯占款的有效工具,並為應對下半年美聯儲可能的加息預留政策空間。與此同時,將繼續按照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的要求,統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財政政策應當會進一步發力,通過加速基建投資進度來托底經濟增長底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