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我在非洲創造的就業比世行卅年還多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1:32  


林毅夫在以“南南合作機制與中國企業機遇”為主題的北大博雅論壇上發表演講(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 張爽)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林毅夫日前在以“南南合作機制與中國企業機遇”為主題的北大博雅論壇上表示,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需要,中國將有8500萬個工人的就業機會可以轉移出去。如果非洲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將會像東亞那樣實現經濟騰飛。林毅夫表示,他用這個研究結果在非洲創造的就業機會,比世界銀行三十年在非洲創造的就業機會還要多。

  林毅夫說,中國原來依靠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成為“世界工廠”,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在隨著工資上漲,也會出現像日本在60年代、亞洲“四小龍”在80年代那樣的產業轉移的窗口機遇期。中國可以轉移出去的就業崗位數量龐大,如果非洲能夠抓住這個機會,發展他們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的話,非洲就可以很快發展起來。

  “在60年代的時候,日本在整個製造業雇用了970萬人,80年代韓國製造業雇用了230萬人,我們的台灣是150萬、香港是100萬,新加坡是50萬。我們中國內地這一部分,在整個製造業雇用的人數是1.25億,在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就有8500萬人。現在的低收入國家,加起來整個製造業雇用的人數只有850萬人,非洲54個國家,包括北非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沙漠以南的國家,它們現在製造業雇用的工人加起來差不多只有一千萬人。”

  林毅夫解釋說,中國讓出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會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像東亞那樣的經濟騰飛的非常好的窗口機遇期。如果它們的發展理念,以及國際發展援助,能夠用在解決它們交易成本高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環境上面,然後針對它們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的話,它們就可以很快發展起來。

  林毅夫認為,非洲目前是11億人口,跟中國13億人口相比稍微少一點。非洲目前在製造業裡面雇用的人只有1000萬,而中國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有8500萬,非洲如果能吸收20%的話,那就是1600萬,就可以讓它在製造業的雇傭人數增加1.6倍。如果這8500萬的就業機會被南亞國家搶走了,南亞國家把就業機會都抓住了,這些非洲國家可能要再等20年才會出現下一輪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窗口機遇期。

  “非洲國家已經不能等了。因為如果出現了北非那樣的情形,教育是增加了,健康是增加了,但是在國內沒有就業機會。沒有就業機會的話,就會變成社會不穩定、政治不穩定的來源。影響不僅是在當地,這些國家發生不穩定的狀況以後,就會有大量的難民往歐洲去、往美洲去,這些難民到了那些國家以後,實際上很難融入當地的社會,失落感也很強,也會造成當地的各種摩擦、各種衝突。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這種發展理念如果對的話,不僅是幫助非洲國家,也是幫助全世界實現一種共融的、和諧發展的必要的基礎工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