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曉曉語中評:兩岸青年交流應進入生活層面

http://www.CRNTT.com   2016-11-28 00:04:43  


集美大學助理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陳曉曉(中评社 束沐摄)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束沐)日前,參加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的集美大學助理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陳曉曉接受了中評社記者採訪。陳曉曉向記者分享了她錄制兩岸關係時事節目的新的體會,她表示媒體在兩岸傳播中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而兩岸青年的交流應進入生活層面,讓台灣青年更加便利地融入大陸青年生活。

  擔任電視名嘴 冀自己成為更有責任的媒體人 

  陳曉曉最近參加了廈門衛視的一檔兩岸時事節目《兩岸直航》,成為了一位時事評論員。陳曉曉告訴中評社記者,半年前,也就是她在廈大攻讀博士的三年級下學期,節目組想換一些新鮮的面孔,發掘新的青年評論員,“不知道他們通過什麼渠道找到我的手機,打電話問我:你要不要來參加?然後我說可以,於是就去了”。她笑著說,雖然只有小半年,但她已經成為了節目的固定嘉賓。

  既然成為電視節目嘉賓,陳曉曉也稱得上涉足媒體圈了,故記者問她如何看待前不久“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對兩岸媒體人提出的期待。她表示,因為她長期從事台灣青年研究,博士論文關於台灣青年的“兩岸觀”,裡面從政治社會化的角度就提到了媒體的作用,“而且我們知道實際上台灣青年受到媒體很深的影響,所以媒體對台灣青年的影響是無孔不入的”,陳曉曉說。

  她認為,通過參與廈門衛視的這檔節目,至少可以讓她的觀點影響到廈門人民乃至福建人民。她表示,媒體被稱為“第四權力”,記者也被成為“無冕之王”,“我其實一直對媒體人有一種崇敬的心理,但是看多了台灣媒體的生態,覺得台灣媒體已經從產業化進入娛樂化的趨勢,其實已經失去了媒體對於事實真相、公理正義等價值的堅守,只追求高收視率、追求嘩眾取寵”,她期待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有社會責任的媒體人。

  談及這半年來與侯漢廷、王炳忠等兩岸媒體“紅人”同台論政的心得,陳曉曉說,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從最開始偏向於背稿子,到現在能把自己的觀點能夠日常化地表述出來,這是一個進步過程,也是自己學術之路的積累的過程”。她說,如果固守書齋、通過發文章當然會影響一部分人,但媒體是另一個渠道,能夠影響更多普通人,“所以我覺得這半年對我來說體驗是非常好的,很希望可以在這方面有所拓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