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葉淑蘭:打造兩岸三地“中華文化特區”

http://www.CRNTT.com   2016-11-29 00:09:51  


 
  她解釋說,從 1980年代,新加坡就開始推行以儒家傳統文化為中心內容的“文化再生”運動,李光耀更是號召新加坡人民發揚儒家傳統道德,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作為政府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治國之道” 。而2005 年 11 月,中韓兩國的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勝利而告終。這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建與振興提供了契機,也提出了外部挑戰。中國傳統文化在文革時期遭到較大破壞,出現內部文化認同困惑與危機,這迫切需要對中華文化進行重建、發展與創新。

  第二葉淑蘭認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表層化、功利化,深層價值觀傳播不足。當前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存在過於追求單一經濟效益短期目標的取向。國家設立了“世界遺產日”,加大對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但很多地方申報文化遺產為了招商引資,搞旅遊,掙外快,而忽視弘揚與傳承中華文化的意義。

  第四,葉淑蘭認為,跨文化差異與衝突的存在,影響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

  她認為,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認為世界文化的斷層在宏觀層面上最主要的分裂將體現在西方與非西方之間,在以穆斯林和亞洲社會為一方,以西方社會為另一方之間存在著最為嚴重的衝突 ,中西方在意識形態、價值觀上差異容易使他們對中華文化產生誤讀與誤解,例如,龍在西方被視為“邪惡”的象徵,“韜光養晦”被誤讀為居心叵測。西方一些國家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宣傳分支機構,是對他們的意識形態輸出、文化滲透、文化入侵。

  加強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路徑

  葉淑蘭表示,推動中華文化對外傳播,需要有創新性思維。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要體現戰略性思維與時代性氣息,促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加強兩岸三地的通力合作,優化文化產品結構,創新對外傳播方式,採用人情味較強的人際傳播和敘事手法進行情感層面的說服,以情動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