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魏南枝答中評:對香港回歸二十年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7-01-07 00:18:32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魏南枝(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 秦正陽)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魏南枝日前接受了中評社記者採訪。魏南枝表示,香港回歸二十年來,我們在香港治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盲區,中央對港工作需要加強主權者心態,切忌追求短期效應。一方面,不能簡單化地強化建制派與反對力量之間的對立;另一方面,要更深入地看到,香港現有各種政治力量所代表的政治光譜存在大量空白,特別是對草根階層的政治代表能力是有缺憾的。因此,“一國兩制”的落實不能先入為主的用“中央-香港”、“兩種制度”的二元關係來標簽化甚至泛政治化,而是既要更“接地氣”地研究香港社會,又要更“看世界”地結合世界大勢反思香港自身。

  九七之後 中央政府在香港治理上有盲區  

  中評社記者提問,為什麼香港回歸二十年以來香港問題依舊非常突出?  

  魏南枝表示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香港回歸談判的時候正值西強我弱,看到西方制度的長處更多、對其弊端了解不足,更缺乏對西方民主政治的內在矛盾、對後殖民地時期的“去殖民化”等問題的全面掌握。20世紀中下葉大量英殖民地獨立,很多英殖民地的統治精英們都聚集到香港,的確對於創造香港奇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英國人自香港回歸談判到撤離香港期間,從政治制度、經濟政策到社會治理等各方面埋下了多種制度性陷阱。儘管這些制度性陷阱是在香港實現騰飛之後設立的,現在被視為香港的“祖制”或者香港特色不容動搖,事實上阻礙了香港的創新與發展。同時,中央政府在1997年之後沒有對香港有效行使“治權”,其原因在於下述三重誤解:首先,一度認為主權回歸了就勝利了;其次,一度將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港人治港”片面理解為“最自由經濟體”和“商人治港”;再次,一度片面強調經濟發展和“中央派糖”,忽視了分配正義的重要性。 

  第二,“一國兩制”是“一國”前提下的“兩制”,“港人治港”不等於僅僅依靠建制派治港,應當從“選戰”中超脫出來更好地做好“統戰”工作。作為主權者,香港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具有“國家認同”的基礎之上的不同意見是可以溝通的,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要挖掘和肯定扎根香港基層、服務香港民眾的香港政治人才,要充分與香港的公務員、教育界、法律界、社會服務等各界人士進行交流,要廣泛了解香港底層民眾的現狀與意願。去殖民化工作是過去二十年來對港工作的短板,現在要補課。補課的效果取決於香港市民的認同,認同的關鍵在於讓最大多數香港市民能夠共享香港發展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才能尋求得到最大公約數的香港市民的認同與支持。因此,需要將“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才能增強共識、減少分歧,才能通過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改善香港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