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時論:浚通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2-25 15:41:05  


 
  以傳播規律表達鄉土中國視角,讓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全球刮起了一陣中華美食旋風;以國際化視角展示中國哲學,讓中英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孔子》在海外廣獲好評;以現代魔幻電影的魅力塑造中國英雄,讓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創造了中國動畫片海外銷售紀錄。同樣,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正以各種創新性的方式走近各國人民;中國戲曲、民樂、書法、國畫,正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的新模式下,中國智慧、中國資源和中國技藝,在實現“洋為中用”的同時,也通過“中為洋用”,彰顯出中國“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的大同情懷。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西文化互鑒,無邊光景一時新。

  推進理論建構與大眾實踐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016年,在一部國產動畫片中,後土、嫘祖、祝融等古書中的人物成為故事的主角;福建土樓、寧波天一閣等古典文化地標成為故事的背景;二十四節氣、上古神話傳說成為主人公順手拈來的台詞——《大魚海棠》,這部在豆瓣上引發十數萬觀眾參與討論的漫畫電影,以其精美的中國畫風,“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細節,在廣大觀眾間形成了一種文化的默契。

  文化的熱點,必有深層的動因;理論的建構,必有實踐的回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對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基本國情的深入把握,既持續推進著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話語體系的形成,又激發了蓬勃的大眾文化實踐,正在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從學術發展到大眾文藝,中國故事、中國話語、中國審美正在激蕩起澎湃的和聲。

  ——哲學社會科學是社會的先導、時代的先聲,闡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需要由理論創新作為引領。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係”“文化自信與中國哲學發展前景”等歷史性、根本性研究在理論界獲得了重大進展,“新仁學”“仁學本體論”等中國哲學創新性理論成果陸續湧現。面向中國和世界發展的重大問題,理論界確立自己的基本話語、建構自己的學說命題,形成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而上解讀、凝練了對中國歷史選擇和歷史道路的文化表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