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章念馳:歷史激流中的一個台灣家庭

http://www.CRNTT.com   2017-04-30 00:09:54  


 
  瞭解歷史 是為了認識當今

  我有幸從1988年始,就從事兩岸關係工作,近三十年來認識島內同胞無數,所以《忽如歸》中所述的人和事,我絲毫不陌生,如同親涉。許多涉事的人,首先進入眼簾的尤清、康寧祥、林正傑、朱高正等,其後出場的如陳映真、王曉波、黃春明、宋東文、陳鼓應、王津平、李勝雄、殷海光、王拓、陳滿、餘政憲、翁金珠、顏錦福、許榮淑……耳熟能詳,有些還多次有過交往,所以讀來親切可近,恍若昨日,歷歷在目。他們經歷的痛苦愛國,猶同親受,尤有共鳴。台灣這一段歷史很重要,要認識今日之台灣,必須瞭解昨日之台灣,但這恰恰是今日之盲點。台灣青年一代他們出生在“四小龍”最輝煌時期,他們看到的也許是一路衰落,不知什麼是“白色恐怖”,不知道什麼是“威權時代”,成為不滿的一代。而大陸青年人更不知我們的昨天,也不瞭解兩岸的演變,有人甚至會問“文革是什麼?”“誰是劉少奇?”“誰是李登輝?”

  戴小華通過她的文筆,展現了六、七十年代的“白色恐怖”,在這種專制特務統治下,蒙受冤屈的受害者達14萬之眾,有“二二八”案、澎湖“七一三”案、孫立人案、郭廷亮案、柏揚案、雷震案、李敖案……乃至美麗島案,當時的台灣愛國有罪,沒有民主、沒有言論自由……,最終也導致國民黨專制政權的覆滅。台灣在結束“威權統治”後,做出了平反歷史冤案的決議,拿出了195億巨額台幣作為賠償,但也有許多受害者,拒絕賠償,因為這是不能以金錢可以撫平的傷口,台灣民眾要的是“民主化與本土化”。

  如果我們不瞭解這段歷史,你就不能瞭解今日台灣的政治生態與政治訴求,追求統一也就不知從何著手。

  《忽如歸》這故事,是台灣六、七十年代反“黨國體制”的許許多多“民運”中的一個故事,當時無論體制內的“民運”,如《自由中國》到《大學》,或體制外的“街頭運動”,蓬蓬勃勃。當時的統派與“獨派”還不是主要矛盾,因此不乏統派與“獨派”相互支持的故事,直到“保釣運動”後,反“黨國體制”的人才分別形成真正的“統派”與“獨派”,還有急流勇退的“逍遙派”。《忽如歸》故事中的戴華光,就是從激烈的統派,坐了十一年大牢後,隱退成“逍遙派”,在大陸開了個麵包店,銷聲匿跡了。這樣的事例絕不是個別的,我親身認識過多個這樣的人,在今人看來是有點不可思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