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英津答中評:台陷“斷交”危機並非意外

http://www.CRNTT.com   2017-06-14 00:22:39  


 
  王英津認為,未來兩岸在台灣“邦交國”問題上的博弈可能會出現兩個趨向。

  第一,巴台斷交可能具有擴散效應。未來台灣的其他“邦交國”或許會陸續向中國表達希望建立外交關係的意願。

  大陸也會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基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考量而做出選擇。台當局當年同這些國家建立“邦交”關係是“金錢外交”的產物,台灣通過經濟援助、金錢收買等手段與這些“微型國家”確立“邦交”關係,以支撐所謂“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這些國家與中國建交所獲得的國家利益,相較於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預計未來台“邦交國”會基於他們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會重新考慮和權衡與台灣維持“邦交”關係的局限性,以及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實際利益。

  第二,台灣方面“邦交國”的數量,一旦下滑就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說,台“邦交國”數量一旦下降,就很難再回升到過去的數目。這和李登輝、陳水扁時期不同,那時兩岸進行“外交爭奪戰”,互挖對方“邦交國”,雙方“邦交國”數量時有下降,也時有回升,但今後不大可能再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就是由於大陸綜合實力增強、兩岸力量對比懸殊造成的。

  王英津認為,儘管台灣社會是藍綠對抗的社會,但在國際活動空間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卻高度一致,在這一點上,台灣社會不論藍綠,也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主張維持目前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現狀。對於這一點,大陸十分清楚,也理解部分台灣民眾的願望。但大陸不能坐視蔡英文借“維持現狀”的名義來從事“事實台獨”,不能任憑蔡英文衝撞一個中國原則。所以,台灣方面應換位思考,要分析自身國際活動空間不斷萎縮的原因,而不是簡單的只看結果。這樣才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