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政府意圖“再威權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2-22 00:19:23  


 
  四、結語

  1.警惕魚目混珠、偷天換日的“解釋性“台獨”

  從“不當會”否定國民黨49年以前持有債券之價值,除了表現出為了確保長期執政,不惜對在野黨趕盡殺絕外,我們亦可看出台灣當局藉由本案,試圖將兩岸曖昧的分裂局面“確定化”,並否定“中華民國”的歷史傳承。

  本案來看,無論“不當會”還是過往大法官會議,既不否定兩岸現況乃“中華民國”增修條文”序言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關於“國家統一前”現況的認知,但同時用“時機未到”等方式搪塞自身所應負擔的責任,並且在行為上徹底阻斷兩岸統一可能性,在民間煽動人民對大陸的仇視,這也給我們一個警示,即一種新形態的法理“台獨”模式:解釋性“台獨”。

  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一直對大陸乃至國際都是以“維持現狀”進行搪塞,如去年“雙十談話”中提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它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然而從“不當會”的處理國民黨黨產問題來看,“國家統一前”這個台灣地區憲政體制的前提,已經成為台灣當局的一種推託責任之詞,因為就算以“大法官釋字第475號”所提出政府可以合法賴帳的主要前提,是在於“政府負擔太重”而非國家未統一。然而“不當會”以斷章取義之方式,將法律以及“釋憲”案的真義扭曲成“只要兩岸未統一,台灣政府就可以毫無壓力的否定自己必須肩負的責任與義務”。此種試圖在現實上剝離“中華民國”對大陸的義務,斬斷“中華民國”在大陸所做過一切法律事實的手段,正是一部分“台獨”人士主張的“台灣已經獨立,國號為“中華民國”的具現化。這類偷樑換柱,看似便宜行事卻暗藏殺機(用表面分裂的現狀來認定兩岸本來就“應該”分裂)的方法,就是這數十年來“台獨”勢力軟土深掘,顛覆掉原本台灣人民“國家認同”的重要手段。

  2.警惕兩岸互信共融基礎的被摧毀

  雖然習主席屢屢向台灣社會伸出無數橄欖枝,並且願意以尊重台灣的制度,換取兩岸持續交流,乃至最終和合的基礎。然而我們所見到的,民進黨表面上對大陸虛與委蛇,說兩岸應該不附條件地交流。實際上卻與民間獨派人士合作,用各種方式破壞兩岸交流的一切可能。政治上抹黑統派團體,法律上折磨促統人士,文化上修改“課綱”,從歷史與國文大力刪除中華文化相關內容,達成去中國化的目標。見縫插針的手段綿密且細緻,大有一條路搞到黑的局面。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兩岸持續異化,只要消滅了一切可以和平統一的基礎,最終讓中國大陸面臨“武力統一”與“默認“台獨”的選項,對於從來低估大陸統一台灣決心的“台獨”勢力來說,他們就可以處於不敗之地。

  3.兩岸“危”中仍有“機”

  然而事情並非沒有轉機,中國新歌聲事件中,獨派學生破壞會場,其實就代表了中國大陸經過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除了硬實力成績斐然,更在軟實力上有了不容小覷的能量。過往台灣是華人世界軟實力的出口,而現在面對大陸卻已經呈現逆差局面。年輕的獨派台灣人固然自豪感受創進而大搞破壞,但同時也有許多同樣年紀的台灣人願意參加活動,並試圖在大陸廣大的市場中闖盪一番。數百萬台商台幹台勞,以及超過一萬名在大陸各院校留學的台灣人都是如此。如果台灣當局阻撓交流,那越過當局與台灣人民直接接觸,這才是真正以“兩岸一家親”為中心思想的對台治本之道。

  目前台灣島內局勢已經進入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綠營高層只顧著成功打壓國民黨而沾沾自喜,而基層因為看見兩岸不可逆的差距而充滿“鎖國”意識”。藍營高層無力進行作為,而加速台灣人民逕行往大陸就業或求學。大陸當局應體認台灣目前狀況,體會台灣人民真正的訴求,加速制定相應對策,以處理目前詭譎的局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