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學者熱議:中日韓如何構建東亞安全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8-12-16 00:08:19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加茂具樹(中評社 李娜攝)
 
  加茂具樹表示,日中關係的穩定對於亞洲以及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是至關重要的。日中兩國需做的是要管控好安全保障問題方面的“燙手山芋”,並致力於尋求並增進長遠的經濟利益。這樣方能逐步構建維持兩國穩定關係的政治基礎。而當前日中關係改善的氛圍僅僅是為了構建該工程所邁出的第一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孫茹表示,2018年以來的朝核變局波及美韓同盟,美韓暫停聯合軍演,駐韓美軍去留的討論升溫,在此基礎上實現“完全的無核化”勢必進一步影響美韓同盟的地位和作用。由於朝美無核化基本立場未變,朝鮮和美韓同盟做出妥協、達成新的無核化協議很難,目前的“雙暫停”局面可能逆轉。美韓對朝政策步調不一,分歧凸顯。文在寅政府急於“快速”推進對朝政策,但無力突破美國掣肘,韓對朝政策“自主”空間有限。未來美韓分歧可能擴大,但同盟根基深厚,朝核問題對美韓同盟的衝擊有限。

  孫茹認為,朝核問題即是美韓同盟的粘合劑,也是美韓同盟最大的摩擦源,朝美韓三方圍繞無核化的博弈,實際上是爭奪對半島未來秩序的主導權。在朝美的無核化立場未根本變化的情況下,要達成新的核協議、實現“完全的無核化”很困難。韓國的自主意識可能進一步強化,面臨的兩難選擇將會日益突出。美韓同盟可能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其作用和功能,減少駐軍人數。無論未來形勢如何發展,要實現“完全的無核化”,都繞不開美韓同盟這個坎。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韓愛勇注意到,近年來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各國對解決安全問題的信心不同,呈現信心不均衡分布的狀態。中朝兩國對地區安全的信心是在上升,但美日韓的信心是下降的。從目前來看,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管理整個世界體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同時美國對同盟國的承諾出現了不確定性。他認為信心分布不均衡,會導致相關國家的行為出現相應的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晨表示,中日關係目前在安全領域取得的成果非常不易,值得肯定,但是現有成果尚不足以有效應對東北亞複雜的安全挑戰。他認為中日關係應該更上一層樓。面對競爭更為激烈的地區安全環境,危機管控需要升級到競爭管控。雙方應該創造條件,在海空聯絡機制的基礎上,構建涉及戰略互信的管控機制,例如,特定區域重大軍事活動的相互通報機制。同時,圍繞操作層面的溝通交流必須有戰略互信和溝通作為基礎。雙方需要就彼此長期安全戰略意圖,防務規劃等展開更為深入的對話,並加強非敏感領域,西太平洋區域內外的安全合作來增加互信。
 
  李晨表示,東亞有關各方需要進一步推動東北亞乃至亞太安全架構建設。依靠美國軍事同盟體系的延伸與擴大無法構建地區安全架構。有效的東北亞安全架構必須包容中國、俄羅斯和美國軍事同盟體系。冷戰的經驗值得參考。冷戰初期,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雖然實現了軍力平衡,但並未成為歐洲的安全架構。歐洲安全架構得益於大國和地區各國加強經濟外交紐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共同意願。目前東北亞主要國家之間這些紐帶是存在的,為安全架構建設提供了基礎。
 
  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李晨認為一是要確保有關各方加強協調,在半島緩和進程推進的過程中,讓各方主要的安全關切都取得進展,防止任何一方脫鈎脫節;二是在無核化問題上,推動構建各方充分認可並具備可操作性的路線圖,例如,在停止核導試驗的基礎上,對朝鮮核導計劃加強監管,對現有核導能力逐步削減並同步提供適當的補償;各方都應承擔責任,投入資源,為這一路線圖的實施提供動力和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