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汪毅夫:癸、甲兩科與“新三屆”

http://www.CRNTT.com   2019-01-09 00:07:59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汪毅夫(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作者 汪毅夫 )韓策《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5月版)是一本學術含量很高的好書。該書描述和論述清末“科舉改制”的詳情和“最後的進士”即癸卯(1903)、甲辰(1904)兩科進士的概況,讀來真是增廣知識。韓策在書中寫道:“兩科貢士中的絕大多數隨後通過殿試成為進士。因此,對於癸卯、甲辰兩科進士而言,許多人既是鄉試同年,又是會試同年。不少人雖然分為癸卯進士和甲辰進士,但又系鄉試同年。加以變通新進士章程,癸卯、甲辰兩科中諸多進士接著在京師大學堂進士館學習法政、理財等‘新學’,因此又兼了同學之誼。這種過渡時代所兼具的科舉同年和學堂同學關係,在隨後的清末民國時期,成了癸卯、甲辰進士聚合共事、發起結社與維繫認同的基礎” 。應該說,清末科舉制度廢除前的“科舉改制”是正當而切實的,對社會是利好的。“科舉改制”後的癸卯、甲辰兩科進士成了以“最後的進士”為名的歷史文化人群,他們在歷史上、文化上發生了影響。                     

 《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讓我聯想起恢復高考制度後的77、78、79級所謂“新三屆” 的大學生。1977年恢復的高考制度實際上是做了改革的制度,它對社會發出的利好、在歷史上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恢復高考制度後的“新三屆” 在本科學習、有些人還在讀研階段多有交集,彼此認同,畢業後又有很多合作,是改革開放40年裡的受益者和做了很多有益工作的人群 。恢復高考制度與“新三屆”,也是值得描述和論述的課題。有趣的是,韓策在《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 之“後記”裡提到的“父執輩”的師尊裡,就有“新三屆”。他也有意無意地聯繫及於“新三屆”。                   

  附帶言之,癸卯進士汪春源是台灣歷史上最後一個進士,他的曾孫有5人是“新三屆”,其中有1人在福建師大中文系77級同甲辰貢士吳增的曾孫有同學之誼。這也是很有趣的。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