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毅夫:日據台灣當局與“去中國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00:16:37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作者 汪毅夫)1895年,日人入據台灣,台灣史上的日據時期從此開始。可以肯定地說,日據台灣當局(以下簡稱日據當局)推行的“內地化”、“日本化”、“皇民化”就是“去中國化”;同時又必須肯定地說,日據當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始於1937年,但它推行“去中國化”從1895年就開始了。當然,它在1937年以後加大力道,有如抽瘋似的一陣緊過一陣。1937年10月,日據當局森岡總務長官在講話裡說:“為使本島(按,指台灣)人與內地(按,指日本)人無所差異,實質上需要具備皇道精神,俾使對事物之看法與內地人趨於一致。又在形式上,從語言開始,姓名、風俗、習慣等外形能與內地人相同,始能謂已完全日本化。”森岡的講話,是對1895年至1937年主要“在形式上”推行的“內地化”的階段性評估,又是進一步著重從“精神”和“實質”、從“皇道精神”、從“對事物之看法”的“日本化”來推行皇民化運動的總體動員。他說的內地化、日本化和皇民化的實質當然就是“去中國化”。森岡的講話收錄於《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裡,在台灣傳布很廣,影響很大。為了發言的方便,我將日據時期“從語言開始”的“去中國化”概括為6點簡而言之。     

  1.日本話/中國話               

  本來,學日語和學任何一門語言一樣,不關政治半毛錢。但是,日據當局將台灣當做“新領地”,將日語當做“國語”,強制台灣人民學習日語,並且逐步限制和禁止漢語教學,這就是侵略行為了。台灣著名詩人和學人洪棄生日據時期曾以開館授徒、教習漢文為業,在日人限令和禁今之下無法生存,他在給友人的信裡說:“今則時遷地易,九儒僅居十丐之上。彼族之官吏,每以讀書(按,指漢語文教學)為無職業之人,載之戶籍,明用稽查,今且懸之禁令"。日據當局限制並進而禁止漢語文教學的情形可見矣。                                

  2.日本籍/中國籍                

  根據《馬關條約》第五款、第十一款,日據當局於1896年8月20日發布《有關台灣住民之國民身份令》,重申至1897年5月8日以前“未離開台灣總督府管轄之區域以外之台灣住民,根據《馬關條約》第五款第一項,為日本國臣民。但遭台灣總督府否認者不在此限”。據此,1897年5月8日仍留在台灣的台灣人民就被動加入日本籍、被動喪失中國籍。我曾見彰化吳姓某家的戶籍誊本,從中可以看到日據當局將日據前的1864年(清同治三年)也改為日本年號“元治元年”,仿佛其時的台灣住民也是“日本國臣民”,囂張至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