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香港青年國家意識的培養

http://www.CRNTT.com   2019-05-26 00:03:28  


 
  3、青年“貧窮”問題嚴峻,缺乏向上流動機會。

  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關於青年貧窮的資料,若把收入少於或等於同組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定位貧窮戶,以家庭收入中位數一半定為貧窮線,15-24歲青年貧窮率從2001年的15.9%,上升至2010年的19.3%。社會福利署資料也顯示,2014年全港15-24歲綜援受助人為34,226人,占該年齡組別人口的4.0%;25-39歲受助人為28,893人,占該年齡組別人口的2.0%。香港青年協會一項關於社會流動的調查顯示,近六成(58.1%)市民認為,今天香港年輕人的事業發展機會比他們的父母一代差;過半(52.0%)認為當今社會給予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足。還有調查顯示,15-24歲年輕人從事工資較低的服務及銷售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991年的21%上升至2011年的34%,反映青年職業出現向下流動的情況。

  4、國家“軟”“硬”實力發展不均衡令香港青年對國家產生複雜情感。

  應該看到,香港青年出現國家認同混亂僅僅是近幾年才急劇惡化的。回歸初期,香港青年對國家的認同、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對香港和自身前景的樂觀都處於比較高的水平。神六上天、奧運舉辦、世博召開等重大事件對香港青年的國家認同、中國人自豪感都有著非常強烈的促進作用。然而,隨著毒奶粉、劉曉波、陳光誠、雙非嬰、反高鐵、反國教、雙普選、李波等事件相繼發生並被部分港媒片面、誇大甚至臆測地報道後,對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國家認同產生了極負面的影響。加之國民教育的缺失,“思想陣地”未能有效控制。有調查表明,衹有16.6%的香港青少年是通過學校教育瞭解國家的,而排名前三的途徑則是電視、網絡及報刊。可見,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觀的形成受社會輿論及媒體的影響和塑造比學校教育要大得多。即使在課堂上,很多中小學教師也並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觀地介紹國家,更遑論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國家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