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汪毅夫:1874年台灣疫情的歷史留痕

http://www.CRNTT.com   2020-04-28 00:22:44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作者 汪毅夫)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海難船民遭台灣“番”社居民殺害,派西鄉從道中將率軍入侵台灣。清廷明確指示:台灣“番社”居民“既居中國土地,即當一視同仁,不得謂為化外之民,恝置不顧,任其慘遭荼毒”。命台灣地方官員潘蔚、夏獻綸同日本侵略軍交涉、開展外交鬥爭;派欽差大臣沈葆楨赴台指揮 ,並“酌度機宜,妥為收撫”台灣“番社”居民;令陸路提督羅大春、唐定奎各率所部入台。            

  也是在1874年,台灣發生了嚴重疫情。據歷史記載,日本侵略軍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我方“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疫病死亡人員包括“教諭田晉階、萬嗣伯,參將侯汝志、邵鑒清,游擊王維新,都司劉登惠,守備徐宜和、吳維隆,千總田登瀛、衛承元,把總徐萬華”,以及“副將李東來,守備時榮貴”、“副將周維先、把總楊飛高”,等等。率精銳部隊銘、武13營6500員入台的淮軍名將唐定奎也幾乎病倒於軍中。       

  台南祀典興濟宮迄今保存當年台灣知府周懋琦的題聯。聯之跋語曰:“同光戌亥間,有開山撫番之役。天降災瘥,竭誠祈請災不為厲”。“同光戌亥間”即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至光緒元年乙亥(1875)年間,“天降災瘥”即台灣1874年發生的自然災害即疫病。清代水師重鎮福州閩安鎮至今有“戍台故兵義冢”保存完好,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葬群的墓主135人,是當年隨沈葆楨入台的閩安鎮水師左、右營士兵,他們大多死於疫病、死於1874年發生的台灣疫情蔓延期間。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