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後安倍時代的中日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09-30 00:03:10  


日本國駐北京大使館政治部參贊石飛節(中評社 徐夢溪攝)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劉軍紅說,中日之間關係的改善確實需要交流,需要感情,需要一點浪漫的東西,這個不是一種心血來潮,每當有情懷的時候,中日關係都是比較好的。把這種情懷放到實際中去,就是中日之間的農業合作應該繼續展開,產生的直接影響和社會效應是很大的,雙邊的農村農民穩定、文化穩定,兩國關係就能走更遠。

  劉軍紅指出,過去中日經濟方面的合作,是利益導向或者說投資導向,這是基本,但這種合作模式還能走多遠?利益不夠充分時兩國的合作就會越走越窄。現在,全球價值鏈正在出現新的變化,今後可能會向制度相似型轉變,除此之外,疫情下形成的新結構很可能改變貿易關係,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下降,對中國的出口大幅上升,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去挖掘有中日之間有情懷的領域——農業。

  复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外交學系副主任包霞琴表示,9月16日菅義偉首相上任後,如何繼續穩定和發展中日關係成為菅義偉內閣的一大課題。特朗普政府對華極限施壓和脫鈎政策深刻影響到日本的對華輿論和對華政策,給中日關係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先要繼續保持高層緊密溝通與合作。其次,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關係不僅僅是雙邊關係,而且對地區和國際社會都有很大影響力,在地區和多邊層面合作潛力無限。再次,經貿關係依然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必須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日關係長遠發展仍要挖掘內生性動力,兩國之間在技術、產業以及智慧農業和現代物流等方面存在廣闊合作空間。

  日本共同社中國總局長鹽澤英一提到,今後的菅政權外交和對華外交,將由國際環境、國內環境以及領導人個人三個要素複雜相結合形成。國際環境方面,在中美對立激化的情況下,美國對同盟國日本的“脫鈎中國”壓力增強;就國內環境而言,日本國民對中國情感惡化,但日本經濟不景氣反而讓中日經濟關係變得更重要;至於為何菅先生能夠當選總裁?我想,這是因為日本國民、經濟界和很多政界相關人員都支持“安倍政權的繼承”,國民不希望變化而產生的結果。另外,中日兩國在2022年將迎來邦交正常化50周年,若2021年習近平主席國賓訪問日本實現,則有可能產生改善關係的良性循環,因而兩國繼續保持“實現領導人互訪”的目標很有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