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郭偉峰:中評社的智庫媒體概念與作用 | |
http://www.CRNTT.com 2021-02-18 00:06:02 |
二、中評社智庫媒體的特點及作用 與內地的稱呼不同,中評社的自定義是智庫媒體,其實意思差不多,就是智庫與媒體融合在一起的意思。 1、中評社是自帶“智庫基因”的智庫媒體。中評社構建智庫媒體的概念,與內地的新風氣新潮流無關,純屬自我發展的需要,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因為自《中國評論》月刊1998年1月創辦伊始,就已經擁有智庫媒體概念,甚至帶有智庫基因了。2004年創辦的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承擔了各大學、各智庫的學術論著出版任務,也是為智庫研究服務的。根據統計,出版社成立至今,已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上海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福建社科院、廈門大學、福建省亞太經濟研究所、福建省亞洲問題研究所、山東大學、山東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科聯、廣州市社科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華僑華人硏究會、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等出版了大量的理論著作,密切了中評社與各方學者專家的關係,深耕在智庫思想的土壤之中。而2005年創辦的中國評論通訊社,為智庫服務的基本思路沒有大的變化,就是要藉助大眾媒體與互聯網模式,更好地傳播智庫觀點。經過14年之久的積纍,我們已經完全擁有自行生產更多的智庫產品的信心與能力,於是在2012年正式成立中評智庫基金會,這是一家致力國家統一理論創新的思想智庫,也是具有大數據思維及能力的網絡智庫,更重要的是,其與中評社互為呼應,構成了新型的智庫媒體。在2012年,能夠以智庫媒體來稱呼的,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為數罕見,中評社應該是先行者。所以,與大多數先有觀念,才有實踐的內地媒體智庫不同,中評智庫是以實踐為主、在實踐中創新成長的產物。我們的實踐體會是:智庫媒體,不是一念之下、一聲令下就能建立起來的,務必在長期的實踐中實現轉型與升級。否則,油是油、水是水,智庫與媒體不可能融合得起來。 2、中評社是以智能化引領智庫研究的媒體。中評社作為智庫媒體,首先要做到的是保留與夯實傳統智庫形態的基礎,中評智庫擁有自己的出版物、出版社,並與兩岸及港澳、美國、韓國、日本200多家智庫簽約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此基礎上,中評智庫突出了數據領先戰略,以技術為引領,創辦數據庫,對涉及兩岸關係、香港問題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同時進一步通過推進媒體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把大數據思維轉移到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來,以提升自己在兩岸及港澳輿論場的傳播效率。中評社與中評智庫協力發展之後,出現了三個新特點:一是找到了以大數據為主的智庫研究新方法,獲得了更為精準的衡量標準,開拓了新的研究空間。二是創造了新的智庫觀點傳播理論體系,使得中評社的新聞更具分量,更具影響力。三是因為智庫媒體言之有物,又可以通過公開傳播引發輿論持續不斷地參與,所以能在更深入的程度影響有關方面的決策,甚至成為了政府決策之前的觀點討論平台、意見匯聚空間,其影響力超過了一般的智庫的內部建議。 3、中評社在兩岸關係領域擁有領先的思想創新能力。無論是什麼形態的媒體智庫,或者是智庫媒體,都必須有自己的拿手好戲,也就是自己的研究特長,要有獨特的理論創新能力,而且要通過實踐的有效檢驗。中評社從研究汪道涵的“共同締造論”起步,持續為兩岸關係發展出謀獻策。在江澤民、胡錦濤領導的時代,中評社關於在和平與統一之間找發展的論述非常密集,終於形成體系,為和平發展方針的提出以及實施,作出了智庫媒體的獨特貢獻。比如,我在2005年9月的《中國評論》月刊撰文提出了兩岸已經出現了和解期的跡象與特徵,如果抓住機會,估計2008年能成功進入和解期。於是,中評社廣泛採集了兩岸各界有識之士的觀點建議,為兩岸進入和平期鼓而呼,並且參與構建了有特色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論架構。歷史發展果然如此,2008年馬英九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進入了8年的和平發展時代。在兩岸關係最危險的關頭,冷靜判斷趨勢,提出扭轉頹勢的理論或主張,這是中評社智庫媒體的成功實踐。數以千計的兩岸及港澳、海外專家學者在中評智庫這個平台上,坦誠相見,積極貢獻思想智慧,這是中評智庫得以形成兩岸和解智慧的力量、得以為兩岸關係發展作出智庫媒體的獨特貢獻的最主要原因。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