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的時代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00:13:12  


 
  三、兩岸融合發展是台灣經濟行穩致遠的堅實支點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要“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決定》提出要推動兩岸就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因此,建立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型治理機制。兩岸經濟關係正式開啟以來,雙方經濟貿易往來關係密切,在經貿額和投資總量上逐年增加,台灣是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一,當前兩岸融合發展的環境雖然嚴峻,但是兩岸經貿往來依然緊密。兩岸地理區位毗鄰,市場容量互補;大陸發展環境開放,政策優惠,經濟穩健性強,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這些因素在沒有受到外部干預時必然會驅動要素在兩岸間流動,創造出集聚經濟,推動雙方經濟往來。2009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世界經濟遭受巨大衝擊。2020年全球暴發新冠疫情,世界經濟再次受到重創。但是,台灣經濟在近些年來卻能度過危機並在2020年出現反彈;這與台灣受益於兩岸間經濟融合規律密不可分。2008年以來,台灣經濟成長率與台灣向大陸出口額同向運動。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需求和兩岸間貿易創造效應是台灣經濟的最主要增長途徑。相比之下,台灣其他幾大出口地區仍受疫情影響無法給台灣帶來經濟增長動能。從2020年全年台灣主要出口產品結構看,中國大陸在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視頻產品增加額最多;美國則在台灣傳統行業產品出口上增加額最多;而台灣一直看好的新南向國家則均表現為負增長。

  二,兩岸產業鏈垂直分工模式依然是兩岸貿易緊密的基礎。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進入出口導向型工業發展階段,通過OEM逐步融入國際貿易體系。之後台灣抓住全球經濟發展時機,通過建立全球生產協作網絡與有效連接中國大陸市場,實現了經濟增長。台灣經濟內核是產銷合一;台灣貿易與生產之間的關聯同時也塑造出了社會意義,帶動了台灣社會轉型發展④。台灣經濟要實現接續發展,就應駕馭好宏觀經濟三駕馬車;其驅動力在中國大陸。在兩岸貿易結構中,電子零組件是最主要的產品,且中間品占比高。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中,集成電路產業占比85%,其中晶圓代工占80%以上,DRAM約占10%;在其餘15%的產業中,二極管(含LED)約占20%,印刷電路板約占35%,太陽電池約占8.5%,電阻器與電容器約占23%⑤。上述產品需求的最大客戶群體就是大陸台資企業。這些台資企業在大陸從事加工生產,終端產品出口歐美市場。

  三,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穩定為大陸台商提供了最為優良的發展環境。2008年以來,大陸台資與大陸整體經濟發展趨勢相同。成本驅動與集聚經濟驅動是對外投資的兩種核心邏輯。早期台資企業選擇大陸投資的原因主要尋求低經營成本。近些年來,隨中國大陸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經營成本也出現增加趨勢。此時,能夠繼續留在大陸並增資的台資企業,或是新來大陸的台資企業更看重的是大陸經濟穩定帶來的正外部性,集聚經濟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大陸的市場容量。台灣工商時報在《2020年大陸台商1000大》報告中指出:2020年台商在大陸投資額增長41.5%,2020年大陸台商千大企業營業收入為7903億元人民幣。面臨中美經濟脫鈎風險,大陸台商經營的最大困境是對美出口碰壁,其他市場如隔山打牛。⑥因此,在大陸為台商繼續提供公平競爭的開放穩定環境中,大陸台商的最優選擇是同步與大陸市場關聯。兩岸間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資貿易緊密度的增加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堅實支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