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上海公報五十週年與中美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00:03:54  


柯玉枝
 
                    柯玉枝:中美關係如今缺乏共同利益的壓艙石

  一言以蔽之,我覺得不管是上海公報或者是其他,對於現在的中美關係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找不到雙邊的壓艙石,也就是共同利益。我們從國際政治的角度,或是大陸學者經常說的國際政治的大小氣候——大氣候是國際體系的結構,小氣候是雙邊關係在特定的時空環境裡面,它們是否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或者在雙方最重視的議題上是否存在共同立場。

  50年前的中美關係,因為國際形勢的變遷,從乒乓外交的一個試探到基辛格的密訪、尼克松的走訪,還有卡特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上面的一些越過國務院的作為,使得中美關係在1970年代從試探到大步走的發展,甚至是在1972年上海公報的共同發表的過程,引發了日本政府對中美越頂外交的擔憂,甚至讓日本急於在1972年推動中日關係正常化,今年也是中日關係正常化50周年,所以上海公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時的華府因為共同抗蘇的國際政治安全利益,以及隨後經濟利益的互補,雙重的政策認知成就了從1970年代開始到蘇聯瓦解、在全球戰略政治大氣候裡面,中美合作自然成為必然的選擇。

  可是50年過去了,中美合作的國際政治環境是不是已經改變了?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已經有一些改變。近年來的中美關係摩擦,不管是經貿摩擦,還是在國際政治議題上立場的不一致,導致雙邊關係中出現一些層出不窮的陰晴圓缺的議題。但癥結是雙方現在對國際形勢的解讀、對於G2這兩個國家究竟是合作競爭還是對抗,目前還在尋找對各自最有利的立場。在這樣的過程裡面,中美關係的起伏震盪是很難避免的。

  對於上海公報的挑戰,我覺得最重要的切入觀察點是雙方是不是有意再尊重上海公報裡面共同關切的利益。重新檢視50年前的上海公報文字內容的上下文結構可以發現,中美雙方當時急於“交往”的氛圍,而且是在理解“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與中美關係正常化有助於促進亞洲與世界和平等共同或相近的政策認知下推動關係正常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