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疫情非傳統安全與兩岸抗疫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00:03:20  


 
  二、台灣地區新冠疫情的非傳統安全特性

  儘管國內外學界對非傳統安全的特徵並未達成完全一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認知和標準,諸如跨地域性、不確定性、周期性等特徵。〔21〕此輪新冠疫情自2022年3月以來來勢汹汹,不僅對上海等大陸城市造成極大的安全衝擊,也使台灣地區的確診人數在短時間內迅速猛增。縱觀這一波疫情的發生,既有以往各類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共性,也有著疫情在新的社會環境中表現出的一些特性。

  (一)疫情來源的始發性

  疫情來源的始發性指這類安全問題屬於新型的、過去極少見到或者根本沒有出現過的情勢,現在卻變得逐漸的普遍化與現實性,當下也沒有有效的方法因應其威脅。〔22〕由於這類安全威脅類型多樣、產生源頭複雜、威脅來源十分隱蔽,爆發的時間地點也沒有任何規律可循。人類社會對其認知也不夠全面,甚至衹能在其發生之後,在不斷的變化中形成對這類安全問題的既有認知。但是疫情一旦發生就能造成極大的破壞性,危及人類社會的基本安全。

  台灣地區此輪疫情的爆發可追溯到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毒株“XE”,首例“XE”病例來自於3月中旬從捷克進入台灣地區的女性病例。此類病毒最早在英國境內被發現,隨後英國迅速出現數百例感染病例,但目前國際社會對“XE”毒株的認識十分有限。“XE”毒株是由Omicron的兩種變異毒株的結合體變異而成,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傳染性。〔23〕但究竟為何會首次在英國發現該毒株,以及是否能對“XE”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對象有效掌握,目前都尚未有明確的信息。伴隨著疫苗接種的時間變化,其防疫效果也在降低。在應對新型的變種毒株時,疫苗能否起到有效保護人類健康的作用也未可知。台灣地區自檢測出首例“XE”毒株後,由於對病毒認知的局限性和國際社會相關應對經驗的缺乏,並沒有採取進一步升級管控措施進行有效防疫。而是採用了先前的防疫制度和預警等級,致使4月下旬開始確診病例迅速激增。由於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不斷變化,自身的屬性也在發生著變異,人們缺乏對這類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認知和信息掌握不全面,短期內難以發現其中的變化規律和具有的共性,其安全威脅形成了極大的不確定性。〔24〕“XE”毒株的這種始發性導致在應對疫情的方法和途徑上的不確定性,整個台灣地區有面臨防疫崩盤的極大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