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逼統”戰略與實施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01-29 00:02:08  


 
  1.“逼統”戰略的理論來源

  中國古代《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是“逼統”戰略的歷史基礎。中國古典軍事文化源遠流長,以孫子為代表的東方兵學在戰略上以追求“全勝”為目標,認為“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謀攻篇》)。所謂“全勝”,乃“安國全軍”之道,是既包含政治層面,也包含軍事層面的大戰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謀攻篇》),要求戰爭指導者以智馭力,因謀施計,積形造勢,巧戰善戰,以實現戰爭的全勝目的。無論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謀略,還是謀形造勢、出奇制勝的“戰勝”謀略,孫子追求的都是利益的最大化,這是善於戰爭指導者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3〕

  冷戰時期西方威懾理論的發展與成熟為“逼統”戰略研究的方法和內容提供了借鑒。西方威懾理論將威懾分為單邊威懾與相互威懾、核威懾與常規威懾、總體威懾與即時威懾、直接威懾與擴展威懾,並運用預期效用和博弈論建構威懾模型,對威懾的目標、威懾的可信度、威懾的認知以及危機決策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科學的分析。〔4〕特別是古典威懾理論從決策的視角提出了關於“相互威懾困境”的兩種解決方案(強硬承諾、放手失控),對當前中國大陸有效震懾外部干涉勢力和島內“台獨”分裂分子日漸猖獗的“謀獨”挑釁活動,具有重要的政策參考和實操價值。

  中國共產黨國家統一理論為“逼統”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追求國家統一的不懈奮鬥中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科學的國家統一理論,成為“聯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統一實踐的橋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5〕中國共產黨國家統一理論體系中的主權理論、和平理論、發展理論、國家制度設計、對外交往思想等內容,以及1949年以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港澳回歸、反“台獨”分裂活動而進行的一系列政策實踐,是制定“逼統”戰略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逼統”與“和統”、“武統”的關係

  “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都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不同思考方式,兩者其實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換言之,不承諾放棄武力是一種戰略考量,能更好地威懾國際反華勢力和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為兩岸和平談判創造一個更為寬鬆的外部環境。〔6〕“逼統”介於“和統”與“武統”之間,以不發生直接武裝衝突為上限,統籌運用軍事、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宣傳)等多種手段推動國家統一進程。實際上,如果以是否發生大規模直接軍事衝突為衡量標準,“逼統”是“和統”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