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23-05-25 00:01:57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林傑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對“九二共識”的再分析與思考》,作者認為:“九二共識”是三十年前兩岸公權力部門授權海協會和海基會所達成的一項重要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民進黨當局試圖以“九二精神”“九二會談”“共同認知”等字眼取代“九二共識”,拒不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國民黨則以“一中各表”作為接受“九二共識”的前提。兩岸學界需要共同努力,對國家最終統一前的兩岸政治關係予以準確定位和理論建構,既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又能反映國家尚未統一的事實,從而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進而謀求國家統一。文章內容如下:

  2023年4月是汪辜會談30周年的紀念日子。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兩岸關係危中有機、美國涉台關係急劇提升的今天,回顧汪辜會談和“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九二共識”的由來

  汪辜會談是在中美關係陷入低谷的90年代初舉行的。這個時間點提醒人們,儘管兩岸關係的發展脈絡難免受到中美關係正常與否的牽動,但也有一定的獨立性。其關鍵點是雙方具有政治互信基礎,採取帶有一定模糊性的策略處理彼此政治分歧。作為汪辜會談的前奏曲,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1992年在香港的會談以及函電往來,在處理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上,就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在這個問題上,海基會函電表述的版本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唯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台方認為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其“主權”包括整個中國,但治權僅及台澎金馬。對於這一表述,海協會的回應是:海峽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在雙方的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①由於雙方對是否應在擬議中的共同聲明中說明彼此對一個中國意涵存有不同認知這一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故而沒有簽署共同聲明,最後的折衷方案是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方面強調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的共識,台北則強調雙方對一個中國政治意涵的不同認知,並將“九二共識”概括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儘管兩岸在“誰代表中國”問題上處於長期的對立狀態,但彼此對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有共識的:一個中國既是未來的努力目標,也是一個涵蓋大陸和台灣的法理框架。不過,在1993年汪辜會談後,李登輝當局開始背離蔣經國的路線,逐漸走向“台獨”,其標誌點是從當年9月開始推動“重返聯合國”的活動,與民進黨“加入聯合國”的政策主張相呼應。台北當局的重要官員在11月的亞太經合會上甚至公開提出“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的口號,而後又因1994年千島湖事件和1995年李登輝訪美導致兩岸關係的惡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