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選舉的若干規律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23-11-04 00:02:19  


 
  二、爭取本陣營基本盤是候選人留有勝算的必要前提

  台灣政治革新以來,台灣社會因統“獨”差異逐步形成了藍綠兩大陣營對壘的基本結構。“一人一票”“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設計,強化了台灣政黨政治以意識形態對立為內核的特點,也形塑了島內“選舉至上”、“不問黑白、衹問藍綠”的政治生態。在爭奪政治資源尤其是執政權的過程中,台灣選民傾向於以政治立場為分野,進而形成了捍衛本陣營基本價值理念、相對堅定支持本陣營政黨及其候選人的基本盤。儘管藍綠勢力大小有所起伏,但業界普遍認為,藍營基本盤大於綠營,差距約為5%-10%。“太陽花”運動後,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第三勢力快速崛起,隨著民眾黨成立並積極參與政治選舉,島內政壇暫時出現藍、綠、白三足鼎立的態勢。若以2020年台灣大選政黨票數為參考,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基本盤分別為33.36%、33.97%、11.22%;若以2022年各黨所獲縣市議員席次為參考,則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基本盤分別為40.33%、30.44%、1.53%。總體來看,藍綠基本盤兩強對峙、“北藍南綠”的基本結構仍然穩定,中間選民雖被認為已具相當規模,但白色陣營基本盤十分薄弱。

  由於基本盤的分量和較強吸附力,維持和拓展自己的基本盤是國民黨、民進黨兩大政黨贏取選舉的關鍵所在。從歷年台灣重大選舉來看,候選人如果不能成功整合本陣營的基本盤,則選戰無一不以失利告終。受支持群體構成、政黨文化等因素影響,民進黨基本盤相對凝聚力更強,派系力量整合快,民眾出來投票率高;而藍營基本盤則凝聚力偏弱,派系分歧更難彌合。所以,歷次選戰經常會出現綠營基本盤雖小但候選人獲得本陣營支持力量更大的情況。藍營剛好相反,往往因為內鬥內耗導致選戰軍心渙散,分票現象屢見不鮮。以2016年“大選”為例,“馬、王”政爭、馬當局削減軍公教退休金、“換柱”風波等導致藍營基本盤百孔千瘡,最終選舉以66.6%的投票率創下歷史新低,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得票數比四年前的馬英九少了308萬票,而親民黨籍的宋楚瑜比上屆得票數多了120萬票,顯示許多藍營民眾寧願棄投或者投宋也不投朱。

  強調基本價值、進行政治動員是島內政黨鞏固基本盤的重要方式,但民進黨更傾向於通過走民粹路線來固票、催票乃至破壞對手的基本盤,在勢均力敵或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甚至不擇手段。陳水扁在執政末期策動“入聯公投”綁“大選”,民進黨於2012年選前之夜安排李登輝演講,以及2019年底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強行通過“反滲透法”等,都是民進黨進行民粹化動員的“精心之作”。2004年選前的“三一九”槍擊事件迄今迷霧重重,但輿論普遍認為該事件刺激了許多綠營民眾出來投票。

  也有論者認為,2005年之後的台灣各項選舉,多次出現選舉結果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大幅翻轉的現象,這說明“決定台灣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不再是藍綠基本盤,而是中間選民,大量中間選民投票行為的轉向成為決定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⑦。關於中間選民的作用需要辯證去看。其一,隨著台灣政黨政治尤其是藍綠惡鬥弊端的日益顯現,“認人不認黨”“衹經不政”的中間選民確實有增多之勢,但其作用的發揮,需要建立在候選人保住基本盤的基礎之上;其二,台灣“大選”陣營對壘化、意識形態擴大化的特性,對中間選民“歸隊”“選邊”具有強大的感染和磁吸效應,政黨基本盤在“大選”期間往往會階段性回補;其三,中間選民更加關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但“大選”事關台灣未來四年的路線乃至前途命運問題,這會促使中間選民增加對統“獨”、戰和乃至中美博弈等政治安全議題的考慮;其四,民眾黨的成立為不滿國、民兩黨價值的中間選民提供了新的選擇,對柯文哲及民眾黨認同感較強的中間選民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轉化為白色陣營的基本盤。柯文哲在五六月間民調持續上升,不過,其基本盤遠小於藍綠陣營決定了其勝算不高,藉勢做大基本盤和拓展政治資源或許是其參選2024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