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青年世代群體畫像 複雜多變

http://www.CRNTT.com   2024-06-09 00:01:12  


 
  5.人口結構。20-39歲世代是成長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路上。根據台灣內部事務主管部門統計資料,③台灣地區生育年齡婦女生育率自1998年成為拐點,首度跌破1.5,隨後一路下滑。2000年生肖龍年新生兒30.7萬後,再度下滑至2023年生肖兔年13.5萬人。1993-2018年是台灣高齡化社會的關鍵25年,2018年起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4年台灣地區的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是1:4。這個群體到2065年時要面對每1.2-1.1人負擔老年人口的撫養比,意味著衹有一個人在工作撫養他們。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出,2024年與2000年相比,“長者變多,兒童變少”,扶幼社會轉變成扶老社會,從人口學上的改變,青壯年族群的選舉行為會有所差異。台灣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將對整個社會,特別是目前正在成長的年輕一代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影響不僅限於經濟和社會層面,還可能涉及政治和文化領域。很明顯,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所制定的應對政策和措施,都無法讓年輕一代確保自己在所處的社會能可持續發展。

  6.婚姻狀況。按主要群體出生前一年來推算他們的父母年齡,1984年台灣地區結婚年齡平均數男性為28.8歲,女性為25.3歲。2003年台灣地區結婚平均年齡男性33.8歲,女性28.4歲。④所以,他們的父親大約在1955-1970年出生,母親在1959-1976年出生。他們的父母出生成長在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兩岸關係年代。當前,台灣地區最新規定男女年滿18歲可以結婚,這個群體截至2024年投票前,已經全覆蓋在婚齡之內。不過,2022年數據顯示,台灣地區的結婚平均年齡延後到男性34.7歲,女性32.5歲。男性與父親平均婚齡差距5.9年,女性與母親平均婚齡差距7.2年,兩代人對婚姻看法可能存在差異,尤其是女性。女性約略衹有3成結婚,7成處於未婚狀態。根據台灣《今周刊》調查,43.8%不想結婚的主要理由是“不生孩子,不需要結婚”。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1991-2021年“有偶人口離婚發生率”從6%上升到13%,維持10%上下浮動,到2022年離婚數4.78萬對中婚齡未滿五年占34.75%、離婚率創新高、新生兒數13.8萬、生育率0.87呼應了這個數據。媒體用“超單身世代”形容這個現象,學者則指出離婚率背後是面對婚姻忍受力比較低。

  7.醫療保障。1995年3月1日,台灣當局實施全覆蓋的“公營單一社會保險制”,至今台灣人民的納保涵蓋率達到99.6%。也就是說,這個群體基本從出生開始就不需要擔心醫療。歷年健保滿意度從1995年的39%滿意與47%不滿意發展到2021年91.6%滿意與7.3%不滿意,加上多個評比結果顯示台灣醫療水平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⑥顯示了這個群體生長在一個逐漸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且對醫療水平的認可度與信任度增強。雖然保險制度在最初規劃時預期到了經濟會持續增長(當時的經濟成長率是6%),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經濟增長也趨於緩慢,這給保險制度的持續運行帶來了壓力。特別是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13.2%的老年人口用掉了37.3%的健保醫療費用),使得保險制度的財務狀況經常出現赤字。這種狀況可能導致“青年世代被剝奪感”,因為他們需要為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承擔更多的費用。健保對年輕世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生活上享受到全面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需要在更加嚴峻的社會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