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地方投資應轉變到“唯民生馬首是瞻”

http://www.CRNTT.com   2008-11-27 16:56:53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訊/《上海證券報 》今天發表郭田勇、蔣蛟龍的評論文章:“變唯GDP馬首是瞻為唯民生馬首是瞻”

  回望10年前,正值亞洲金融危機肆虐之後,中國開始陷入通貨緊縮,對此,當時的中央政府也是制定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通過大手筆的投資刺激,中國經濟渡過了難關,但是也形成了重複建設、資源浪費以及產能過剩的局面。當然,這次中央政府所提出的大規模投資更加側重於民生建設,與10年前的投資有著較大的不同。但是我們也需看 
到,大規模投資計劃大部分還需地方政府具體執行,而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長期存在,有必要警示。 

  長期以來,為了政績,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手段提高所轄區域內的經濟GDP增長速度,唯GDP馬首是瞻。而民生建設,尤其是軟建設方面,往往投入不足,因為,這類建設投資費用高、效用顯現周期長,這對於急於看到政績的地方政府來說,顯然不是理想的投資領域。這就是為什麼筆者擔心一旦投資有了,經濟增速上去了,這些軟建設方面又一次被忽視的原因。此外,在硬件建設方面,注重表面形象工程的現象仍將難以消除。衆所周知,隨著這些年各地保持良好的經濟形勢,各地城市市容建設也是搞得有聲有色,但是往往這些漂亮的城市,在經歷每一次暴雨襲擊時,卻經常出現地下排水不通暢的尷尬局面。因為地下排水道的建設投資多,短期內又無法體現政績。所以,在眼下看到地方政府投資衝動被放開時,筆者極度擔心,地方長期以來的投資弊病是否又將重犯?若真是,屆時即便經濟增長速度保住了,但重複建設、產能過剩也將開始顯現。因此,中央政府在利用此次投資拉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嚴防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一定要監督地方政府加大軟件設施投入,否則中國這個經濟結構失衡的怪圈一直會長期延續下去。 

  那麼,地方政府的投資該如何從此前的唯GDP馬首是瞻轉變到唯民生馬首是瞻呢?筆者認為,民生為重,除了政府加大民生領域投資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民生真正需求作為基准。這就要求政府在選擇民生項目投資時一定要充分吸收廣大民衆的建議,也許此次投資緊迫,難以真正做到全部投資項目都召開群衆聽證會。但是對於這些不能召開聽證會的項目一定要公開其具體投資細節,甚至是將相關責任人公之於衆,以有利於民衆監督。而對於那些在2009年甚至是2010年的投資項目,筆者認為政府完全有時間和精力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以求得真正的“急民生之所急”、“救民生之所需”。對此,筆者呼籲中央政府在增加人員對地方項目審計的同時,也應該積極調動人民群衆來監督這些項目的合理有效進行,同時,也能使這些項目用到民衆真正的需求上來。 

  最後,還應對於重點關注我國區域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比如關於資金來源,從目前來看,除了中央政府的1萬億以外,其他的資金來自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東部發達省份財力雄厚,從財政收入中拿出更大份額的投資資金不成問題。而亟須投資的中西部落後省份,由於自身財力弱,所用於投資的資金肯定不足,由此,那些地區的投資不足的現象仍將繼續存在。銀行貸款也是如此,東部地區金融業發達,銀行經營效益好,所吸收的存款多,并且有財政實力雄厚的東部地方政府支持,銀行當然更願意將貸款發放到東部地區。可以預見,無論未來這4萬億所帶來的乘數效應到底有多大,中西部地區所分得比例將小於發達省份的現象極可能發生。在貧富分化已經成為社會大問題的情況下,如果中西部地區的利益還不能得到優先保障,那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即便被拉上去,區域經濟結構失衡的現象也將難以發生本質的改變。 

  因此,筆者提議,中央政府可以考慮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合理分配,或是在體制上作相應的改革,比如針對這些財政收入不足的省份,放行政府債券,這些債券可以由商業銀行認購,甚至是面向全社會公開募集。這不僅可以解決這些落後地區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還使經濟體制改革又向前推了一大步。此外,還可以考慮地方政府在香港等國際金融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這樣既可以為地方政府籌資,又能促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從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