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反對黨只反對無建設 人民無法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09-01-29 08:47:19  


反對黨如果只知道破壞對普通百姓則沒有甚麽存在價值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訊/臺灣聯合新聞網今天登出作家致和文章,反思“台灣的民主”。作者認爲:“台灣的人須要多想想: 我們能替政府做些什麼? 要如何做才能幫政府渡過難關。”“一個反對黨若只能反對而無建設,人民也是無法認同。”文章内容如下:
 
  馬政府上台數個多月. 不滿意者為數不少. 對一個習慣了美國民主社會的人甚感不解. 尤其是他的所做所為並沒有偏離他的政見與理想。 台灣在經過長期錯誤的政策管理下,若有人認為在短期內,所有的問題都能消失,可能也是要求過高。在這裡我想以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討論台灣的問題。希望能對台灣的狀況有所改善。

  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台灣社會在過去十幾年來,已經變得有點奇怪。有些是受長期文化的影響。有些則是拜受我們政黨惡性競爭的結果。當然我也不否認,我們最大的問題還是民主過程太短。

  從集權到民主,對百姓最大的區別就是要從一切仰賴政府替你做主,變成一切要自己做主,自己負責。這 點,我們深受我們幾千年專制政體的影響,一時改不過來,也是可以了解。我想多吃幾次虧也就慢慢會學乖。但是,台灣有一個台灣及很少數“國家”所特有的文化現象,可能會對我們民主化有所阻礙。大家或許都知道,比起美國及很多“國家”,台灣一般父母都太過照顧子女。如此一來,小孩的獨立性自然較差。這樣子的兒童長大以後,成就往往無法太高。最糟糕的是造就了一群所謂的草莓族。同時,當這些人長大後就變成只會不停的向政府要這要那的國民。

  甘迺迪“總統”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不要問“國家”替你做了什麼? 要問自己替“國家”做了什麼? 台灣的人須要多想想: 我們能替政府做些什麼? 要如何做才能幫政府渡過難關。若是只會抱怨這個官員,這個“總統”,台灣可能只會向下走。

  小時在台讀書時,聽過一句說法: “島國”人民心胸狹小。這幾年真的開始有些擔心,台灣逐漸有這種傾向。最明顯的便是我們的藍綠對決。一般大眾一談到這個問題時,往往都是: 愛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很少數的人願意去包容和自己不同的意見,為“國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所以,反對黨總是為反對而反對。政府做什麼都有人罵,都有人不滿意。遇到比較沒有膽子的官員,施起政來就只有以不得罪任何人為原則。 當然最後倒霉的總是政府,其實也就是大眾。

  民主政治最大的特點就是: 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意見,但最後總是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主。政府的施政,永遠不可能讓大家高興,只要大多數人高興就是好政府。在進幾屆的美國“總統”中,卡特算是較差的一位。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太想要大家都滿意。結果就是: 大家都不滿意。

  對人類而言,最重要的大概要算是經濟了。政治往往只是為要達到經濟目的的手段。“國家”、城市的興起常常只是為了達到經濟目的。對台灣而言,在面對一個強大的中國時,政府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利用他們的掘起及國際間經濟的發展去讓台灣的經濟強起來。統獨的問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何必去浪費有限及可貴的資源在這裡。政府政策所須要規劃的,主要還是讓台灣成為一個經濟“強國”。

  類似台灣的地理人文狀況而能成經濟“強國”的也不是沒有先例。 近的有新加坡;遠的有荷蘭,比利時。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模仿的對象。這幾年來,許多很好的想法像金融中心,貨運轉口中心都無疾而終。不必要的政治問題相信是主要的原因。

  近年來的不景氣,政府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和民間商討出一個能幫助台灣渡過難關且能繼續成長的方案。反對黨更應該幫助政府,群策群力的貢獻出他們的力量,為台灣的前途而努力。 若還是只會一味的反對,可能很難吸引到選票。正如歐巴馬英九在他的就職演講中所提: 當人民評鑑一個政府時,只會去看他所建設的而非他所破壞的。同樣的,一個反對黨若只能反對而無建設,人民也是無法認同。